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照片是人们用相机记录某一时刻或瞬间的信息载体之一,其真实性鉴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以及研究团队的高度关注。图像篡改鉴定技术为数字照片真实性鉴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它分为两类:主动篡改鉴定和被动篡改鉴定技术。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照片的篡改鉴定赢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像篡改鉴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工作重点落脚于数字照片真实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分两大部分,主动篡改鉴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的图像规则裁剪的检测方;被动篡改鉴定技术,将基于光照方向不一致与基于投影不一致的篡改鉴定技术相结合。同时,将光源色度应用到数字照片的真实性鉴定中。本文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提出了基于SIFT的数字照片规则裁剪检测方法。通过SIFT算法提取数字照片的特征点,使用最近邻匹配方法进行特征匹配得到匹配点,因匹配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几何关系具有不变性,计算待检测图像的裁剪程序、缩放比例以及定位裁剪区域。这一方法不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解决方案,同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2.将光照方向与投影相结合判定数字照片的真实性。通过朗伯模型估计数字照片中不同物体的光照方向,依据光照投影的几何关系确定光源所在区域,若光照方向未落到光源区域,那么可以判定数字照片遭到了篡改。当且仅当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时,可以依据此物体估计出的光照方向与投影确定的光源区域实现数字照片的真实性鉴定。3.在拍摄过程中,照片会记录下拍摄环境的光源色度,通过双色反射模型、逆强度色度空间和霍夫空间,可估计出唯一的光源色度,将光源色度值作为数字照片的一个鉴定指标实现数字照片的真实性鉴定。本文将光源色度值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光源色度差值模型,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当超过限定的阈值则表明数字照片遭到了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