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作为经济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金融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责任与义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金融领域环境保护(以下简称“环保”)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这使环境保护失去了经济领域的一定支持。我国金融业要与国际实现接轨,就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信贷投融资政策,这对于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拓世界金融市场、维护良好的声誉以及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认识到,金融业的“绿色化”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论问题,既需要政策法规方面的约束,也需要我国金融业自身环境资源忧患意识以及环保自觉性的提高;同时,还要求非政府组织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监督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非政府组织对推行绿色信贷的作用机理为重点开展研讨,吸收、借鉴现代经济学理论成果和金融领域实务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环境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及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理论与实务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主要框架为:
第二章对绿色信贷与非政府组织相关内容做出了概括性的解释,主要包括:(1)绿色信贷政策概述;(2)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发展与作用探讨。第三章对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进行理论探讨。主要包括:(1)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边界以及对其可能的“缺位”现象进行分析。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有一定的作用边界,其“缺位”现象的产生,会导致在环保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失灵”局面的出现;(2)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补缺”战略。在环境资源公共物品的提供上面,非政府组织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功能“补缺”部门。“补缺”应当是两者之间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互为补充的活动;(3)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定量分析。首先,进行非政府组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分析,得出我国非政府组织与区域经济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因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关注绿色信贷的实施,也就决定了非政府组织在推动色信贷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进行非政府组织与金融机构双向选择分析。从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两个角度分析非政府组织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间的关系;(4)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优势分析。即明确非政府组织在推动绿色信贷方面较其他经济主体有何独特的优势。第四章主要结合实务案例进行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实务分析。主要包括:(1)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作用途径;(2)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案例分析;(3)非政府组织推动绿色信贷的对策。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提出应采取何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大非政府组织对绿色信贷的推动作用。第五章主要进行结论总结,并对本文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一定层次上的展望。
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相关研究资料的缺乏,并且本文所涉及的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决定了文献资料及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因此,本文采用了近似处理的方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在论文的选题、视角以及研究方法上面实现了一定的创新。
综上,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和推行为非政府组织推进环保事业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国内外经验表明,来自社会和公众的强有力舆论压力和监督是金融机构推行绿色信贷的动力之一。本文认为,金融业应当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环境因素评价指标原则,建立针对用户的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将对环境和资源产生影响的业务信息公开以接受来自非政府组织的评价与监督;另外,非政府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经济实体而言,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自身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交流,促进金融体制创新,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推行工作,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环境友好型金融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