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沿海典型省份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是近年来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已有研究大多围绕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差异、工资差异等效应展开,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这便是特定地区产业集聚的类型。现实世界的产业集聚可以分作两种类型:一种是同一行业内企业的群聚,另一种是不同行业间企业的杂聚。对产业集聚类型的区分与考察可追溯到马歇尔(1890),而最新的研究则将这一论题纳入了产业协同集聚的范畴,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不同类型集聚的效应尤其是生产率效应。但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便是这两类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各自发生的原因与机制。研究开放经济下产业集聚不同类型的形成原因与机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主旨就在于此。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机理分析、现实比较与实证分析探究了对外开放对产业集聚类型的作用机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梳理出对外开放影响产业集聚类型的机制,同时也利用中国沿海典型三省份-浙江、江苏和广东的现实数据,从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两个角度来验证所得机制。这一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考察典型省份产业集聚发展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在理论分析中,本文从产业集聚与产业集聚类型、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和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之后又从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两个角度对开放因素影响集聚类型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对外开放的贸易和外资因素对产业集聚既有正向效应也有负向效应,二者对产业协同集聚的效用不同,进而引至不同集聚类型;同时,不同比例的贸易方式组合也影响着集聚类型。在经验分析中,本文从对外开放程度、贸易方式、集聚类型和几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几方面来对比了浙江、江苏和广东三省的情况,并利用各省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开放特征和贸易方式特征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与机理分析的推论相印证。综合几方面的研究,本文认为,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对产业集聚不同方向的作用有助于形成产业杂聚,而同正方向作用则有助于形成产业群聚;此外,不同贸易方式的搭配也影响着不同产业集聚类型的形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P2P借贷在中国快速增长,各大平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纷纷推出了针对原始借款项目的债权流转功能,相当于创造了原始债权的二级变现市场。区别于原始借款项目,债权流转
本文从分析城乡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国内外文献出发,研究了我国城乡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以及演化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分析了城乡就业结构演化对收入分配影响
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符合由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不仅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产业政策决定的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