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作家李佩甫在创作上开始回归自己久违的乡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平原”,开始对权力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执着的批判,并对权力腐蚀下的人性进行深度的剖析。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当权力作用于两性关系时,两性间由原本的和谐平静激化为紧张仇恨,由此造成两性关系的畸变恶化。拜“权”主义使两性间和谐的生活常态被破坏,使两性在权力的崇拜与追逐中丧失自我,在权力的异化下扭曲人性并最终造成殊途同归的悲剧。本论文阐释了李佩甫小说重视权力重压下两性关系书写的原因,梳理了李佩甫小说中两性关系书写的特点,并由此探寻作者表达的价值诉求与独特思考。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为三章: 绪论部分阐释了选题的研究意义,简要界定了“两性关系”和“权力”两个概念的内涵,同时梳理了学术界对李佩甫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方向。 第一章结合李佩甫个人生命记忆的书写、李佩甫对于新旧时代碰撞中的文化反思以及他多年来专注于“精神病相”剖视的创作追求,分析他小说中重视权力渗透下两性关系书写的原因。 第二章梳理李佩甫小说中权力重压下两性关系书写的特点。李佩甫小说描写了权力欲望的诱惑下两性间相互利用与背弃的丑陋现实,揭示了权力制度挤压下男主女从的畸形关系。作家理智地看到,由权力引发的地位失衡和精神虐杀使两性间滋生出仇恨和报复,最终导致两性殊途同归的悲剧结局。 第三章探寻李佩甫小说中两性关系书写的意义。李佩甫将两性关系畸变的缘由归结为权力文化意识的腐蚀。他直面人生窘迫的生存现状,在批判中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人道主义关怀,呼唤个人心灵的解放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回归。在令人绝望的两性关系畸变图中,作者用文字敲响了道德的警钟,并表现出对于道德理想的坚守和执着追求。 结尾部分肯定了李佩甫小说两性书写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深刻意义和独特价值,并指出其创作中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