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絮凝法是废水处理中简单经济、应用广泛的方法,絮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絮凝剂的种类及性质。由于废水中的悬浮物表面带负电荷的微粒居多,所以阳离子型的丙烯酰胺絮凝剂成为研究的重点。对阳离子型丙烯酰胺絮凝剂进行改性,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在分析总结已有絮凝剂的基础上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及淀粉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St-g-CPAM)两种絮凝剂。系统分析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及配比等对产物分子量、转化率、接枝率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浊度去除率表征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采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IR)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热行为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得到了阳离子丙烯酰胺的最佳聚合条件:聚合温度55℃,甲醛次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铵(质量比为4:3)总质量分数0.0125%,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的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35%,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3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分子量为2.5×106。淀粉接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硝酸铈铵质量分数0.5%,V-50质量分数为0.0125%,AM和DMDAAC(质量比为7:3)的总单体质量分数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阳离子共聚物,其单体转化率为46.7%,接枝率为92.5%,接枝效率为99.7%。两种絮凝剂都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