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我国掀起了一场翻课热。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构建出“课前知识传授、课堂中知识内化”的新型教学流程容易,但取得切实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显然,教师是影响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翻转课堂、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2)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在明晰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内涵基础上,对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的维度进行了建构,包括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学习与拓展等五个方面。(3)依据(1)(2)的工作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并以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寒假在校学习的250名教育硕士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座谈和调研。(4)利用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使用SPSS工具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和相关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被试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各个维度上是不均衡的,其中在评价与反思方面,得分最高,能力最强;在意识与态度、设计与实施方面表现相对较好,呈现较好态势;但在学习与拓展能力上非常薄弱,亟需提高。(5)依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应用翻转课堂意识不强、实践能力整体较低,学校对翻转课堂不够重视,当前教师培训不符实际需求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教师个人、学校、培训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翻转课堂实践发挥真正的效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