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在过滤、绝缘、吸收介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纤维直径、孔隙结构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论文结合海岛型超细纤维与水刺法非织造布手感柔软、透气性好以及强度高等优点,以PA6/PE海岛型双组份纤维为原料,采用水刺法制备出3种不同面密度的PA6/PE海岛型双组份纤维非织造布,然后通过溶剂二甲苯剥离水刺非织造布中的PE组分制得相应的3种PA6超细纤维水刺布。以这6种水刺非织造布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毛细管流动孔径测试仪(PMI)、扫描电镜(SEM)、电子织物强力仪、自动滤料测试仪等设备对其结构参数及主要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试验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了水刺非织造布剥离前后的形态结构及性能,并初步建立了水刺非织造布滤材基本物理性能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关联。研究结果表明,PA6/PE海岛共混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经过二甲苯处理后,纤维直径从28μm显著下降至792nm,平均孔径也随之明显下降了 85%,孔隙率没有明显变化;与PA6/PE海岛共混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相比,溶解剥离后的PA6超细纤维水刺布由于孔径的减小,透气性略微变差,然而拉伸断裂强力增加,纵横向强力比更趋近于1,各向异性变小,水刺非织造布均匀度提高;PA6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对0.3μm的粒子过滤效率可达41.4%,与处理前水刺非织造布相比提高了 251%,且过滤阻力仍然较小;过滤效率随着纤维直径和纤网孔径的减小、基布厚度的增大而提高;过滤阻力和透气性随着纤维直径、厚度的增大而提高。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性能比较可知,实验室自制的PA6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样品的纤维细度和平均孔径较小,均有利于过滤效率的提高。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PA6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中纤维直径及水刺工艺的调控,制备出不同孔隙结构的非织造布材料,在医疗卫生、过滤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