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调神六穴”结合四关穴针法配合面部局部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探索为患者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方法拟选择我院门诊88例HFS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调神六穴”(耳穴:心、肺、神门,体穴:迎香、安眠、足三里)结合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穴)为主穴,再根据痉挛部位进行局部配穴;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面部穴位为主(患侧攒竹、太阳、颧髎、翳风、合谷穴)。两组均隔天治疗一次,每周三次,10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治疗前后采用面肌痉挛Penn分级标准来评估痉挛发作频率;采用Cohen Albert分级改善评定表来评估痉挛强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级方法来评估精神心理状况,以两组治疗前后的总疗效率以及SCL-90总分的减分率评估作为总体疗效评价的指标,并观察记录有无不良事件等。所有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实际完成病例有81例,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比较①两组间、组内痉挛频率缓解比较,Penn指数级别明显下降,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痉挛频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间、组内痉挛强度缓解比较,治疗组组内Cohen Albert指数级别明显下降,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组内Cohen Albert指数级别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痉挛强度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组内总疗效比较,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项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分值及总分减分率比较,显效、有效、无效各项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L-90减分率为95.12%,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疗程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1.“调神六穴”结合四关穴针刺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频率及痉挛强度,且优于常规针刺治疗;2.“调神六穴”结合四关穴针刺治疗可以改善面肌痉挛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同时有助于面肌痉挛治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