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际干扰进行了探讨。语际干扰是语言学习者在一种语境中学会的东西对在另一语境中进行的学习的干扰,是学习外语时已有的母语知识和经验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会导致语际干扰的产生,即显性干扰和隐性干扰。语际干扰产生在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过程中,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产生在语言自身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导致而产生。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是语际干扰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通过在语法、文字和语音等方面的比较我们便能看出他们的差异所在。首先,在语音上,英语和汉语既有相似的发音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发音,外语学习者会将相似的发音习惯带到外语学习中,导致不准确的外语发音。其次,在文字方面,英语文字是一种字母文字,字母能够反映读音;汉字是表义文字,因为大部分汉语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表达一定的意义。从词汇的角度来看,英语的词汇系统相对来讲数量不固定,而汉字的数量较为固定。在语法上,英语是一种综合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其形态标志或连接手段能表明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接近于孤立语,没有形态变化和形态标志。语际干扰覆盖面广,具体表现在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伴随语言等层面上。尽管语际干扰类型各异,表现形式各异,但它们相互渗透。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推理习惯不同而造成语用失误,这是语际干扰的后果,即,当某一消息的语用力被误解时发生的交际失败。有些语用失误是由于说话人所说的外语不符合对方民族的语言习惯而引起的;有些语用失误是由于不符合对方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等因素而引起的。这两种失误分别被称之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外语学习者应该对它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素养,语用失误是可以避免的,从而会减少语际干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