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由于抗癌药物选择性低,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对正常的体细胞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从而制约着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临床发展。Nature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开发了一种能同时输送两种不同类型抗癌药的新型给药系统——纳米细胞,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中药在人类与肿瘤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依据药理学研究,中药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毒作用,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药物中含有一些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免疫增强作用,即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本实验以中药纳米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黄芪多糖,并用Sevag法除蛋白,用双氧水法脱色,纯化多糖;用紫外和红外图谱验证黄芪多糖纯度。其次,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碱聚乳酸微球;利用可视化优化法对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对微球进行表征,验证微球的包封率、释药性、粒径大小和表面形貌。最后,通过薄膜超声振荡法将分散有多糖的卵磷脂膜包裹苦参碱聚乳酸微球,制备成纳米细胞;并用可视化优化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仪器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载药纳米细胞进行表征,验证载药纳米细胞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和核壳结构。
本实验制备的含有中药黄芪多糖成分的苦参碱纳米细胞,形成类似于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使其具有靶向性。纳米细胞到达病灶部位后,外层的卵磷脂膜崩解,释放中药黄芪多糖,通过作用于全身免疫抗癌系统,增强病灶部位健康细胞的免疫力;而内层的聚乳酸微球则通过缓慢释放苦参碱,在病灶部位达到长效给药,达到靶向及缓控释作用,从而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毒副作用,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抗肿瘤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