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采油废水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这类废水中常含有石油烃、苯、酚、多环芳烃、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及开采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化学药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随着全球采油废水产生量的逐年增多,采油废水的处理问题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目前,采油废水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但常规的物理化学法不仅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小油粒,而且还会产生毒性污泥沉淀等。近年来,生物法处理采油废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而且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技术。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属于好氧生物膜法中的一种,它结合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既可以在较高水力负荷下维持高浓度的活性污泥量,又不会产生过多剩余污泥。本试验选用BCO处理工艺,采用优势单菌株挂膜,经含油废水逐步驯化,以江苏油田七个采油站的采油废水分别为试验对象,通过实验室小试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生产实际中油田采油废水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主要研究采用优势单菌株挂膜法处理江苏油田采油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技术处理采油废水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处理效果良好,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良好。(2)系统从启动到降解石油微生物群落驯化成功(去油率稳定在91%以上),总共历时23d,说明采用BCO工艺处理采油废水,具有挂膜时间短,启动时间快的优点。(3)不同碳源营养挂膜效果比较试验说明,以麦麸为主要碳源营养的挂膜效果要优于以淀粉为主要碳源的营养,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一级生化池,它基本承担了70%左右去除比例。(4)系统对码头庄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表明,在HRT为16h,温度24.8℃,pH6.71,DO为6.56mg/L条件下,系统对含油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8%,COD去除率64.16%,TOC去除率49%,SS去除率87.5%,粒径中值去除率82%,硫化物去除率为100%,腐蚀率去降低率51.8%,出水含油量可以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SY/T5329-94)中含油的A1级标准。(5)采用GC/MS法分析含油废水中有机物组分变化表明,系统对采油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剩余小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就构成了出水中COD和TOC的组成部分;另外,采用HPLC法分析含油废水中PAHs的变化,从进水中检测出了12种常见的PAHs,除了二苯并(a,h)蒽外,系统对其它的11种PAHs均有较高的去除效率。(6)系统对不同油田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分析表明,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系统对各油田废水的含油去除率在96%-99.5%之间,COD去除率为50%-75%,SS去除率为91%-94.1%,其中陈堡、铜庄、码头庄、崔庄、洲城出水水质含油量均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含油的A1级标准,天83为A3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