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针对性策略,以面对人口逐渐深度老龄化的现状。社会交往是衡量老年人生活健康的重要标尺,良好的交往活动可以吸引其参与户外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可延缓各类精神及身体疾病,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而城市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居民家门口的“后花园”,具有离家近、易到达的特点,符合老年人日常出行的活动习惯,是老年人参与各类社会交往活动必不可少的去处。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希望通过对南京城市社区公园适老交往空间的研究,吸引、指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社区交往活动,释放压力、排解苦闷,加深城市社区居民间的联系,推动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公园与老年人交往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老年人的交往行为可以与良好的空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实地的调研及筛选,以南京市的四处社区公园为例,调研了老年人交往空间的现状。其次,本文从行为观察记录的角度对南京四处城市社区公园老年人的交往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得出其交往的活动类型、时间特征及空间热度的相关规律。通过持续观察,发现四处社区公园中具有吸引力的典型交往空间,并对其进行空间解构分析。从客观观测记录的角度,得出具有吸引力的典型交往空间一般具有可识别性较高,空间内部功能多元,空间营造具有安全性等共性特征。再次,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及专家打分法等确立了社区公园适老交往空间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典型交往空间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从交往空间使用者主观角度,对南京四处社区公园的典型交往空间进行评价。结合IPA诊断方法,发现部分集中式社区公园在康体设施的多样性建设方面略有不足,而部分带状式社区公园缺少一定的文化性。最后,将典型交往空间满意度评价中的“高满意-高重要”的指标因子,与典型交往空间解构抽取的共性因子进行横向对比,转化为统一的指标语言。从两个维度,总结社区公园适老交往空间吸引老年人交往的优质指标因子,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归属感、便捷性、互动性、康体性五个层面的归类。针对调研现状,从优势指标因子的五个层面出发,提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社区公园适老交往空间的优化策略。针对南京城市社区公园的现状,结合其城市的地域特点,为新时期老龄化背景下,提升相似区域城市社区公园的人性化景观建设、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