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性状已经稳定的734(脆杆)和733(CK,不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2群体573个单株和回交群体(B1C1)60个单株,进行茎秆脆性的解剖观察、理化指标测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其结果如下: 1.734脆杆强度的特性 观察发现734在生长发育中,脆性有着明显的连续性,从幼苗的芽鞘直到黄熟的颖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存在着脆性特点,各个组织器官的脆性存在相似性,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如芽鞘、叶片、叶鞘、茎节、茎秆以至颖壳都会出现脆性的特性。除脆性特点外,其它所观察的性状与对照733没有差异。 2.茎秆的组织解剖观察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的茎秆组织观察显示,734与733(对照)两者在大维管束的数目、分布及基本结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734的小维管束的数目和分布密度较对照多且表面棱多、棱之间的凹陷较深。734茎秆基本组织的细胞大且排列较疏松,而对照的外侧细胞比较小且排列紧密;外围的维管束中导管较大且数目多于对照(733),小维管束间皮层纤维细胞层数也明显少于对照;734维管束内的韧皮部与木质部细胞少而疏松,而对照的多且排列紧密。 3.理化指标的测定 取同一时期、同一部位的鲜样,茎秆与剑叶部分的可溶性糖、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表明:734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比733的少,叶片中的反而高。734的含水量比对照多;734的粗纤维含量比对照少。734茎秆的有形物比对照相对少。 4.控制734脆杆性状的遗传分析 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表现为不脆。F2群体中,正常杆和脆杆以3:1分离,以733为回交亲本的B1C1植株,表现正常,即为不脆;而以脆杆734为回交亲本的B1C1植株,正常茎秆和脆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该734脆杆性状符合孟得尔遗传规律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5.控制734脆杆性状的基因定位 选取脆杆734×733(不脆)的F2代分离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构建了脆杆734控制脆杆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部分遗传连锁图。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2个标记,与目标基因连锁,它们分别是标记RM19337和RM19393,其遗传距离分别5.5cM和19.9cM,并且位于目标基因的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