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Toll样受体4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预测宫内感染的价值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宫内感染同胎膜早破关系密切,且可能互为因果,胎膜早破发生后,阴道内的细菌容易上行至宫腔内,增加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甚至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对宫内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孕妇体温升高、羊水污染、母体心率和(或)胎心率加快等,但这些指标出现较晚,且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本研究旨在检测胎膜早破孕妇外周静脉血中Toll样受体4(TLR4)在CD14标记的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预测宫内感染中的意义。  [方法]  产后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54例胎膜早破(35~40周)初产孕妇的部分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组(29例)和胎膜早破无宫内感染组(25例),随机抽取同期同年龄及孕周的正常初产孕妇作为对照组(29例),所有受试病例均在产后严格无菌操作下采集部分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54例胎膜早破患者和29例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外周静脉血中TLR4在CD14+标记的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TLR4/CD14+)和CRP。  [结果]  1.在正常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为(2.01±0.23)%,TLR4/CD14+在胎膜早破合并感染组的阳性率为(11.80±4.31)%,明显高于胎膜早破未合并感染组(1.92±0.21)%及对照组(2.01±0.2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CD14+在胎膜早破无感染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CRP<5mg/L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P>10mg/L组(P<0.05);CRP>10mg/L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5~10mg/L组及 CRP<5mg/L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5mg/L组与5~10mg/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胎膜早破组孕妇经产后胎膜病理诊断的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宫内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阳性率与血浆CRP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  [结论]  1.在正常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可检测到TLR4的表达,在发生严重的宫内感染的孕妇外周血TLR4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说明TLR4参与正常妊娠过程,宫内感染与TLR4的表达与否无关,与表达量有关;  2.正常孕妇外周血可表达一定量的CRP,在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外周血中CRP明显上升,且在一定范围内,CRP的数值反映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风险高低;  3.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4.宫内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率与血浆CRP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用于宫内感染的诊断。
其他文献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为许多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所以饮食可能影响BC的发生,调节饮食可能成为预防BC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新生的途径之一,与经典途径不同,其管样结构并非由内皮细胞而是由癌细胞本身连结形成,为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过程提供血液及营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基因G1n223Arg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腹型肥胖的相关性以及其在脑梗死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295例作
由于贲门特殊的解剖结构,内镜下诊治位于贲门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有一定困难,因此过去常选择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消
意外胆囊癌(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ncer,IGBC)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在术中通过冰冻病理检查(以下简称病检)或术后通过石蜡病检意外确诊的胆囊癌.相比于术前已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