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220kV电源供电区域的10kV线路合环转电研究及应用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网发展的加快,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10kV配电网一般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供电方式,即电网正常运行时,线路采用单电源供电,也就是开环运行;当线路出现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则采用双电源供电以保障不停电转供电,也就是闭环运行,这时需要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进行合环操作。随着220-500kV电网的逐步完善,涉及10kV带电合环操作也迅速增多。由于在进行不同220kV变电站的10kV带电合环操作时,合环前两端母线的电压幅值差和相位差往往较大,很可能在合环操作后产生较大的合环电流,导致10kV馈线保护装置的动作,而过大的冲击电流也可能会损害电力设备,并影响用户的电能质量。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减少合环失败的概率,有必要对不同220kV变电站的10kV带电合环转电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为了解决合环问题,首先针对合环稳态以及暂态过程,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求解合环稳态潮流的等值模型,并将多节点支路等效地化简为单节点支路,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根据叠加法的思想,推导出了合环稳态电流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其的影响。此外,还深入了解了合环的暂态过程,分别建立了求解冲击电流以及过电压的电路模型,量化了暂态过程,分析了冲击电流和过电压对馈线造成的影响。结合合环理论,对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计算与统计,探究出了该电网在各种典型方式(夏大方式和冬小方式)下影响合环潮流大小的各种参数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合环母线电压相角差、幅值差等因素对合环成功率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初步的合环规则。  在对不同220kV电源供电区域的10kV线路合环转电问题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款针对合环电流的计算软件。该软件采用比较常见的“两阶段法”作为软件的核心计算算法,即先计算是合环之前各支路的初始潮流,再计算由合环开关两端电压相量差引起的环流。通过对某电网所有可合环点开关两侧的数据采集,以及对合环开关两侧的网络单线图(由SCADA系统收集所得)、BPA的历史数据及10KV馈线常用线型单位长度参数等的收集,完成了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对合环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工作人员在合环操作时有了理论指导,摆脱了之前单纯地靠经验进行合环操作的窘境,提高了电能质量,增强了电网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和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促使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中,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是新能源领域的两大重要发展方向,这两者的结合即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是实现电动汽车对可再生资源的就地消纳利用的典型集成方式。光伏充电站的建设不但从根本上实现了无污染,并且扩大了电动汽车行程,整体具有不受地点限制、容量可调等优点。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需要应用储能技术解决发
当前,全球主要的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格局,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实现北极风能、赤道太阳能的规模化集中开发和跨国、跨洲远距离输电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超远距离、超大容量、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送技术。半波长交流输电(Half Wavelength AC Transmission,HWACT)技术作为一种超远距离、大容量、可靠性高的输电方案,是支撑跨国、跨洲输电的有效技术途径
随着高速重载干线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作为干线铁道最重要牵引动力的机车/动车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电力牵引传动控制技术作为机车/动车的关键技术,其控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车/动车的运行性能,是整个机车动车的核心所在。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的交流传动系统,低速域控制时转矩脉动大易引起空转打滑,开关频率不固定导致开关资源利用不充分;中速域控制时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大,对电网形成干扰。因此,分析低速域电机转矩
直流微电网能够灵活可靠地结合分布式电源,其输出直流形式的电能,无需考虑频率和相位,控制结构简单,可以提高用电质量、减少系统损耗,发展优势明显。而直流微网中各发电和储能单元的接口变换器是连接系统和实现各种控制目标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此本文针对所提出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结构以实现系统稳定运行和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发电量为目标,以模型的搭建为基础对其中能够适用的各单元系统的功率变换控制策略展开研究。本文以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