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修编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指出,到2020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万公里,高速铁路网络覆盖80%以上的城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提供有力支撑。高速铁路不仅意味着交通更加便捷,还使相关城市的未来发展更具有无限可能。然而,随着人们对高铁红利认知程度的提高,全国许多城市围绕高速铁路的走线和设站而展开多次激烈的“争路运动”。如何有效利用高速铁路的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高速铁路建设作为覆盖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高铁网络。那么,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对各省域获得的位置优势存在何种影响?对各省域的经济增长存在多大程度的影响?鉴于此,从空间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高铁网络的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以期为科学布局高铁网络走线和设站、促进各城市均衡发展提供依据。本文以高铁网络结构洞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为研究目标,结合2008-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31各省域的面板数据,结合引力模型,“结构洞”理论和索洛模型,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高铁网络结构洞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各因素在空间中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网络结构洞对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空间溢出效应;资本存量和地区产业结构对于本地区经济增长呈现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各省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空间竞争效应,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对本省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以上述研究结论问依据,立足于高铁网络建设和城市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以城市发展作为政策取向和路径选择为出发点,提出加速高铁网络的建立,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