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物料内循环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脱硫塔内循环,提高塔内颗粒浓度,是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提高脱硫效率、提高钙利用率、降低造价的重要手段。不同位置发生的内循环对脱硫反应的贡献不同,因此提高脱硫塔内循环,并对内循环的有效性进行阐述,组织合理的内循环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主要依靠在塔顶部布置分离器,分离灰在塔内回落来增强内循环。本文首先对脱硫塔顶部物料回流过程进行了冷态试验,分析了物料回流并返混入主流的过程,回流颗粒在下落的过程中被主气流逐渐剥离向塔内扩散,返混沿径向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回流区、返混加速区和主流区。在一定的颗粒回流量下,相对最大回落长度与主气流速度基本呈指数型的递减分布;物料在塔内形成了浓度上部高,下部低的分布趋势,有效物料浓度进较低,可以采用外循环灰管的方式将分离物料在塔底送入,以提高利用率。提出了脱硫塔底部采用切向旋流和直流复合流化的方式,在冷态PDA试验台上对研究了表观气速、入口颗粒浓度以及切向旋流风率变化时塔内气固流动以及颗粒内循环特性。表观气速降低到0.68m/s,颗粒沉降作用明显,呈现环核流动特性。在塔底部,形成类似喷动床的流态,最高浓度为最低浓度的80倍,平均浓度比1.34m/s增加了220%。随着表观气速的降低,塔内颗粒逐渐集中于脱硫塔的主反应区域,物料的有效率提高。随着旋流流量的增加,在脱硫塔底部壁面附近区域出现回流区,这增强了气流扰动和气固混合,有利于增强物料的内循环。脱硫塔内高浓度区域集中于0.7R-1.0R之间。当旋流流量为30%时,壁面浓度与中心区域浓度比增加到180。随着旋流流量的增加,边壁高浓度区域也逐渐增大;物料浓度的有效率也逐渐增加,旋流的加入使塔内颗粒逐渐集中于塔的中下部。脱硫塔平均颗粒浓度随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要大于入口颗粒浓度增加的幅度,塔内颗粒浓度的增加有利于颗粒的团聚,有利于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而回落,明显增强了脱硫塔的内循环。颗粒粒径的径向分布中心高,壁面低,在0.8R-1.0R之间出现局部高峰。因此沿高度方向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大颗粒的分离和回落现象主要集中于脱硫塔的中下部。提出了强化内循环脱硫塔的结构,底部采用夹层结构实现塔内壁面的旋转流动。研究了脱硫塔的阻力特性,旋流结构的流量分配以及塔内颗粒浓度分布特性。脱硫塔的阻力主要集中于喉口旋流段,占塔总阻力的60-80%,随表观空塔气速和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旋流段阻力不断增加。旋流结构同时具有流量调节以及提高负荷适应性的作用,随着旋流入口的关闭,旋流流量逐渐减小,中心直流流量增大,塔内颗粒浓度逐渐降低。当表观空塔气速降低时,旋流流量降低,但颗粒沉降作用明显,塔内平均颗粒浓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可关闭部分旋流以满足塔内流态化的要求。将强化内循环脱硫塔应用于140MW机组,增加旋流结构后在塔内下部壁面区域形成了旋转流场,脱硫塔直管段内烟气流速呈现对称分布,脱硫塔内均匀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脱硫塔阻力主要集中于脱硫塔入口段,占总阻力的70-80%,增加旋流后阻力增加90-120Pa,占脱硫塔总阻力的20-25%。脱硫塔具有明显的内循环现象:相对于入口灰浓度,机组负荷为120MW,脱硫没投运时时脱硫塔底部壁面处的灰浓度增加了43%;机组负荷将为75MW时,在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的作用下,脱硫塔底部距离壁面50mm和1050mm处灰浓度分别增加了122%和58%。脱硫投运后,颗粒粒径变大,增强了颗粒沉降和离心分离效应,塔内物料浓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塔底部距离壁面50mm处颗粒浓度提高了247倍,距离壁面300mm处浓度增加了337%。壁面有明显的物料回流存在,增加了反应的表面积提高了脱硫效率,壁面大量物料的回流和分离不断冲刷壁面,有效壁面了结垢现象。
其他文献
造节,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2015年10月24日,中国联通"1024流量节"正式推出,有媒体披露的初步数据显示,参与用户总计进行了1070万次限时疯狂抢购,成功抢购流量产品超过500万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通过对物-器具-艺术作品的本质讨论,得出"艺术作品的本质是艺术"这一惊人结论。而对于当代艺术而言,这远远不够。在海德格尔那里自行设置入
根据高速铁路轨检仪的基本原理,研究提出了全站仪自由设站进行自动观测的方法和程序设计,以及自由设站三维坐标平差计算(考虑大气折光改正)和轨检仪绝对坐标的获取。
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对植物生长产生强烈的影响,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适当,能缩短生根时间,提高植物扦插生根率;促使根系发育健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媒介格局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在其中,社交媒体的发展又格外的引人注目。以人际
微信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为企业进行新型的传播方式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路径。怎样让微信在品牌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微信的
201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北省通信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化基层建设年活动,
用VB开发的各类应用程序,如何在其中实现多媒体效果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