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粟特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田野考察法以及二重证据法将文献中记载的粟特音乐和存见考古资料中的粟特音乐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判定粟特音乐在中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中原地区音乐潮流趋势的影响。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分析文献资料以及考古资料中粟特人的人物形象特点,粟特音乐流行中原的社会背景,对来华粟特人的民族进行界定,借此说明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粟特音乐与中原音乐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主要研究北朝至隋唐时期来华粟特乐人,阐释这些粟特乐人对胡乐兴盛中原以及传播西域音乐所推动的作用。第三章以粟特本土地区发现的乐器排列组合和中原地区发现的乐器排列组合进行对比,分析粟特乐器组合进入中原之后风格产生的变化。第四章研究北朝至隋唐时期兴盛于中原的粟特三大乐舞,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在中原的流行情况以及对三大乐舞的表演方式和风格特色进行区分,最后一节就流行中原的泼寒胡戏有关争论进行探讨,揭示泼寒胡戏的发源地和发展规律。此外笔者还根据粟特本土地区的考古资料中的乐器排列和舞蹈形象与中原地区的粟特音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胡乐在东渐的过程中也受到汉乐的影响,从而产生胡俗乐双向交流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