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刺血结合药线点灸和西药秋水仙碱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找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推导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刺血结合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将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治疗组,每组13只,进行造模,造模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做HE染色,检验造模是否成功。西药组将秋水仙碱混悬液灌胃,按每100g大鼠体重灌胃1ml为标准(5mg秋水仙碱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每天2次,连续3d;治疗组每天给予刺血结合药线点灸进行治疗,刺血量为0.3ml±0.05ml,点灸3壮,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天。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步态和关节肿胀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收集三组大鼠血清样本,运用GC-TOF-MS(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色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结果:(1)刺血结合药线点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步态;(2)刺血结合药线点灸疗法可以改善痛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度;(3)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标志性差异代谢物有酪氨酸、蛋氨酸、α-酮戊二酸、木糖醇等,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了体内的柠檬酸循环,蛋氨酸代谢,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酪氨酸、苯丙氨酸代谢等;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血清中的标志性差异代谢物有肌酸、柠檬酸、L-苹果酸、β-丙氨酸、α-酮戊二酸等,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了体内的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等。结论:(1)刺血疗法结合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明显:在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方面,治疗组和西药组均能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步态,且疗效相当;在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度方面,治疗组、西药组均能有效缓解关节肿胀,但治疗组效果优于西药组;(2)对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找出标志性差异代谢物4种,分别为酪氨酸、蛋氨酸、α-酮戊二酸、木糖醇等,这些代谢物使柠檬酸循环,蛋氨酸代谢,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酪氨酸、苯丙氨酸代谢恢复平衡来改善机体的免疫效能;对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找出标志性差异代谢物5种,分别为肌酸、柠檬酸、L-苹果酸、β-丙氨酸、α-酮戊二酸等,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了体内的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