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历史古城形态活力演变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古城的空间形态承载着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文脉和活力的核心载体,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清晰的体现了城市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张掖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居延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历史交汇节点,是经济文化重镇和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节点。目前,张掖古城的空间发展面临着古城空间结构的不均衡,传统公共空间逐步被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所湮灭,以及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因此研究张掖历史古城形态活力演变,已经成为张掖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明清时期至今的张掖古城作为研究对象,以史料为基础,以城市形态活力为切入点,运用空间句法对张掖古城空间形态活力演变历程进行量化分析,探索背后的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应策略。全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首先,论文分析了张掖古城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对两汉至明清时期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变迁做出系统性的阐述并分析其特征。基于明清时期张掖古城的自然格局、平面布局、路网结构、功能分区、营建理念等内容,对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剖析,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为古城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其次,论文从明清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二十一世纪初期、近期等五个时间阶段,以空间句法分析为主导,从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结构、道路格局、传统公共空间节点等内容入手,进行量化分析,针对历史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出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微观空间的多维空间分析体系;在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现状调研踏勘,从道路可达性、历史文脉延续性、功能多元性、尺度宜人性等影响古城活力要素入手,对古城公共空间节点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前几章分析,提出张掖古城空间形态活力营造的策略,包括整体发展策略和以人为本的局部空间整治策略。整体发展策略是基于宏观的视角,提出点——线——片的整体发展模式,以突出古城历史文脉特色,形成多核心协调发展机制的空间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局部空间整治策略,则是通过提出路网结构的可达性、公众参与、营造宜人尺度、服务设施多样性、挖掘文化内涵等内容,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古城空间形态活力营造中的运用。论文以时间为轴线,从城市规划学、城市形态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来探求张掖古城空间形态结构内在联系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将从空间本体角度出发的空间句法研究与基于人实际活动的调研踏勘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使历史古城空间形态活力的研究更科学全面,使提出关于张掖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人是具有三维立体空间及富含动态美感的复杂综合体,而人体则是服装的载体。因此,服装应当同样具备一定的三维立体空间。而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有硬性与软性这
学位证书是毕业生学业成果的表征,同时学位授予标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体现,规范学位授予行为一直备受教育学者与法学学者的关注。学校通过各类校内规范来约束学生的在校行为、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与学术发展,但若因为某些原因便不向学生颁发学位证书,则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自“田永案”打开法院对高校授予学位进行司法审查的大门以来,有关学位授予纠纷的案件便多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学界对学位授予行为的广泛
电牵引采煤机是煤矿综采工作面核心设备,直接影响井下生产安全和效率。随着高采高效矿井建设和薄煤层开采,采煤机的工况进行监测及时获得故障预兆信息,保障安全生产和预知维
有关纳米材料为背景的试题在高中化学试卷中频频出现,体现了中学化学与最新科技成功的联系。本文对蚋米技术以及蚋米材料与中学化学试题的融合作相关介绍。
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实训教学特别是整周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管理难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息息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教育实践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相联系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的课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突出了教育研究者们对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