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古城的空间形态承载着城市记忆,是城市历史文脉和活力的核心载体,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清晰的体现了城市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张掖作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居延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历史交汇节点,是经济文化重镇和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节点。目前,张掖古城的空间发展面临着古城空间结构的不均衡,传统公共空间逐步被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所湮灭,以及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因此研究张掖历史古城形态活力演变,已经成为张掖历史城市更新与保护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明清时期至今的张掖古城作为研究对象,以史料为基础,以城市形态活力为切入点,运用空间句法对张掖古城空间形态活力演变历程进行量化分析,探索背后的影响要素并提出相应策略。全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首先,论文分析了张掖古城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对两汉至明清时期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变迁做出系统性的阐述并分析其特征。基于明清时期张掖古城的自然格局、平面布局、路网结构、功能分区、营建理念等内容,对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剖析,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为古城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其次,论文从明清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二十一世纪初期、近期等五个时间阶段,以空间句法分析为主导,从张掖古城的空间形态结构、道路格局、传统公共空间节点等内容入手,进行量化分析,针对历史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出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微观空间的多维空间分析体系;在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现状调研踏勘,从道路可达性、历史文脉延续性、功能多元性、尺度宜人性等影响古城活力要素入手,对古城公共空间节点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最后,结合前几章分析,提出张掖古城空间形态活力营造的策略,包括整体发展策略和以人为本的局部空间整治策略。整体发展策略是基于宏观的视角,提出点——线——片的整体发展模式,以突出古城历史文脉特色,形成多核心协调发展机制的空间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局部空间整治策略,则是通过提出路网结构的可达性、公众参与、营造宜人尺度、服务设施多样性、挖掘文化内涵等内容,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古城空间形态活力营造中的运用。论文以时间为轴线,从城市规划学、城市形态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来探求张掖古城空间形态结构内在联系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将从空间本体角度出发的空间句法研究与基于人实际活动的调研踏勘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使历史古城空间形态活力的研究更科学全面,使提出关于张掖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更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