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为4000美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批评的对象。节能减排不仅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更是来自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从自组织创新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提升我国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拓展低碳理论、寻求更切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创新发展思路,为宏观决策层制定低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了动态追踪与梳理,认为创新是影响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核心因素、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的多层架构、要素间协同式耦合性运行机理、创新实现的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等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分析,确立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结合研究对象属性、研究阶段与研究方法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研究内容与阶段选择了规范型、解释型、描述型、统计分析及实证检验等多种相应的研究方法,认为低碳理论、演化经济学前沿理论、自组织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方法论的交叉与融合,为本研究和进一步拓展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我国“十一五”期间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发展水平,通过可采信的调查问卷,获取影响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所得到的启示为接下来的自组织创新模式的架构、制度保障机制设计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对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环境要素分析识别,利用熵权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影响要素的熵值与熵权,根据EKC检验结果,确立了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并考虑相关利益主体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从资源配置、层级结构、制度保障等层面分析了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的设计与架构。最后,从政策规制和政策调控两方面,构建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保障机制。论文的主要创新如下:第一,基于自组织理论创新的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本质属性分析。通过识别低碳经济系统远离平衡态、开放、非线性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低碳经济系统的熵及熵流,提出政策激励、技术创新、环境管理这三个序参量决定着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方向,其中技术创新序参量的驰豫系数最大。用自组织理论思想研究低碳经济系统,是理论上的创新,目前未见载文及报道。第二,将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实现的架构设计、要素识别、因素分析、环境水平评价、效率保障等纳入到整体研究框架之中,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实现与保障,这既是研究思路也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第三,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采集2006-2008年为样本窗口,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16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面板数据为研究参数,对我国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水平进行评价,为考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优化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第四,以低碳理论、演化经济学前沿理论、自组织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方法论等为理论支持,充分考虑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目标导向基础上,研究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架构,以及创新实现的保障机制,对我国宏观政策层决策和制定相关法规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