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的致病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 globosa),但目前尚缺乏我国球形孢子丝菌与广义克孢子丝菌其他菌种在表型、生理生化,体外药敏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本研究共收集了15株中国地区临床孢子丝菌菌株和11株广义申克孢子丝菌模式菌株,15株临床孢子丝菌菌株经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osomal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和部分β微管蛋白(β-tubulin)鉴定均为球形孢子丝菌。通过对这26株菌株进行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碳源同化和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探讨我国球形孢子丝菌临床菌株与广义克孢子丝菌其它菌种在表型、生理生化和药敏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目的:探讨我国球形孢子丝菌与广义克孢子丝菌其他模式菌株在表型、生理生化、体外药敏等多方面特性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通过测量大体菌落直径及生长速率,小培养镜下观察菌丝、孢子形态,碳源同化等方面对试验菌株进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同时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M38-A2改良方案对我国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 1、我国来自吉林地区的球形孢子丝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菌落呈黑色,北京地区的出现少许棕色色素,环境分离菌株S. lignivora模式菌株菌落颜色呈墨绿色。其他菌株菌落颜色均为白色或灰白色。我国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和申克孢子丝菌模式菌株镜下顶端的分生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而球形孢子丝菌模式菌株(CBS120340)S. pallida, S. variecibatus和申克孢子丝菌卢艾里变种模式菌株顶端的分生孢子为细长、长杆型。环境分离菌株生长速度较临床分离菌株的生长速度更快。 2、我国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株、球形孢子丝菌模式菌株、S. humicola、S. inflate、S. pallida、S. variecibatus、S. lignivora和 S. dimorphospore均不能同化棉籽糖,模式菌株中申克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卢艾里变种、墨西哥孢子丝菌和S. brunneoviolacea均能同化棉籽糖。除墨西哥孢子丝菌模式菌株、S. inflate、S. lignivora、S. dimorphospore不能同化核糖醇,余菌株均能同化核糖醇。 3、利用测量浊度与生物利用度曲线关系发现碘化钾对中国北京和吉林地区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的MIC值较高,而重庆地区孢子丝菌MIC较低,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及两性霉素B均对中国三个地区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有较低的 MIC,对中国三个地区临床分离球形孢子丝菌菌株的MIC值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特比萘芬对广义克孢子丝菌模式菌株均有较低MIC值。氟康唑对模式菌株球形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申克孢子丝菌卢艾里变和墨西哥孢子丝菌、S. humicola、S. inflate均对有较高的MIC值,伊曲康唑对 S. lignivora模式菌有较高得的 MIC值,两性霉素 B对 S. pallida的MIC模式菌株有较高的MIC值。 结论: 1、中国球形孢子丝菌临床菌株与广义申克孢子丝菌其他菌种在形态学存在差异,临床菌株与环境菌株生长速度也存在差异,球形孢子丝菌与申克孢子丝标准菌株在镜下菌丝、孢子形态均存在差异,这些均为临床快速有效鉴别孢子丝菌菌种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室基础。 2、通过对碳源的利用可发现广义孢子丝菌可同化不同的碳源,故可通过碳源同化实验可简单区别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 3、特比萘芬呈现较对所测菌株均有较低的MIC值,提示有较好的的抗菌活性,中国三地区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体外抗真菌药物对碘化钾有区别外,其余4种药物无明显差异。我国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与模式菌株球形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申克孢子丝菌卢艾里变种在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有明显差异。我国临床分离的球形孢子丝菌与分离至环境的模式菌株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有部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