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艰难复苏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趋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经济工作思路,为各地政府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坚持以质量效益为准绳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明了方向。稳增长必须稳投资,稳投资必须强招商。在国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情况下,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效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经济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成都天府新区紫光IC国际城项目招商案例研究》为题,详细论述成立仅2年多的成都天府新区,面对其他18个国家级新区和成都兄弟区(市)县的招商引资竞争压力,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白纸画图、从零开始”的薄弱基础上,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经济,抓招商就是抓产业”意识,紧紧扭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迎难而上、科学施策,成功招引以投资2000亿元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为代表的系列特别重大项目,为快速形成产业雏形奠定坚实基础。本文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成都天府新区紫光IC国际城项目招商案例,梳理成都天府新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将公共要素资源向招商聚焦、向项目聚焦,建立高效的招商引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的成功路径,深入分析研究其内在的内驱力要素、制度要素、组织要素,认真总结该案例作为招商典型,对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配置好公共资源,形成更优公共管理效益,带来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最终希望通过对成都天府新区紫光IC国际城项目招商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提出一些能服务于经济社会管理建设的有益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