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宣纸的历史着手,首先阐述了宣纸的起源的大约年代。由于历史久远留下的可以查阅的记载资料凤毛麟角,主要依赖于刘仁庆老师主编的《宣纸与书画》、还有曹天生老师的《中国宣纸史》里的相关资料。宣纸是我国独有的手工艺纸,质地精良、历史久远、为中国绘画艺术作出很大的贡献。栩栩如生的人物画、意境深远的山水画、端庄的行书、酋劲的纂书、豪放的草书等等都是使用宣纸来烘托笔墨,才能够表现出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点。宣纸的可查证的可靠的记载是在唐代,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三月,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运转使。奏请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载灞水旁渭东注,至关西永丰仓下与渭合。二年而成。坚预于东京取小槲底船三二百只置于潭侧,其船皆署牌表之。……宣城郡船,即空青石纸笔黄连……余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延数里,观者山积。这种纸因而得名——宣纸,如同我国许多地方的特产名一样,习惯以产地名字来命名。宣纸的主要产地是安徽的泾县(古代称宣州),此地的青檀树植被茂盛、溪水清冽,而且生产宣纸需要的辅料如稻草、石灰、碱、胶料等都能在这得到。这无疑会在客观上促进宣纸的生产。由于青檀是我国安徽及附近几省少数地区专有树种,移植到其他地方水质、气候、环境都起变化,生长的树造纸各项指标都不及泾县的宣纸,润墨性方面都不堪使用。制造宣纸传统的工艺需要18道工序,生产周期长达300多天。经过精工制作的宣纸颜色洁白、质地坚韧、纹理细密、润墨性强,同时耐老化,存放多年不会损坏。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发展同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优质宣纸的生产给元明清绘画提供了表现的媒介,同样绘画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对宣纸的需求,使宣纸工艺不断得到提高。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观察方法和表现的媒介的不同形成了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形式。西方绘画通过光影、色彩等造型手段倾向写实。而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以线位主、点皴为辅的笔墨造型手段,偏向写意性。例如,表现石头西方绘画是从表现体面、素描关系方面去表现,中国传统绘画则总结出“石分三面”。用勾勒的方法将石头的形勾出,再用笔的皴擦点染表现石头的凸凹体积。不同的观察方法导致不同的表象技法,也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有的艺术语言——笔墨。而宣纸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书画笔墨艺术的特殊表现效果是因为宣纸具有的润墨性、变形性、耐久性、抗虫性四大特色。其中抗虫性最突出。在宣纸上挥毫作画即可以判别出纸质如何,体现出特殊的笔墨韵味,浓墨处墨色淋漓、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应用宣纸和笔墨创造出一套中国绘画技法,能独特的表现出造型艺术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质量好的宣纸可以提神,帮助书画家把作品表现的很好。好纸对书画的创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宣纸的控制把握能力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为画出好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画要有所发展,技法要发展,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画的最基本的材料,当然更要发展,而且质量要高,才能够适应我国现代书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