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了建造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安全、进行公共行政、维持公共教育、完善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对履行责任的物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基本职能的履行和国家政权的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品种繁多。根据2010年部门决算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11.97万亿元,扣除负债后净资产总额7.76万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约占全部国有净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虽然国家已经加强对这部分资产的管控,但在现实中仍存在诸如资产闲置严重、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处置随意等许多问题。2011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意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以此规范其行为。基于此,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内部控制这一微观视角来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资产管理(有别于宏观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结合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确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一般框架以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内涵、界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描述和部分地区管理现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实际资产管理情况。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基于内部控制,从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清查、监督检查这几个层面揭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首先要完善资产管理模式。应该建立以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别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管理内容从资产配置到资产处置的各个阶段,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要随时监督检查各阶段执行情况,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在主体管理客体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良好的内部环境、及时的风险评估、明确的控制活动、有效的信息与沟通、规范的内部监督),扎实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定性界定,并从理论上对如何完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定性讨论,另一方面手动搜集大量数据(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统计描述和全国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如何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这一微观角度完善资产管理模式。同时,本文也利用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一手资料,更具说服力的从内部控制的视角进行阐述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处。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是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微观的角度考虑并确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由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管理模式,即“财政部——主竹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层管理机制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具体该如何管理资产并没有说明。因此,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的创新点之二是在优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提出建议和意见。不可否认,本文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搜集数据时,主要以中国会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财政部网站相关信息为准。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其数据很难搜集。鉴于可获得的披露信息以2009年居多,所以本文是在对2009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保密性原则,本文的调查问卷发放和收回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上述两方面应当作为以后改进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