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历史理性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理性就其实质而言,不过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生成的人的理性。因此,对历史理性的理解就必须从对人本身的理解进行。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自身发展的程度不同、人类的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不同,因而就会形成对历史理性的不同理解。真正把理性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从人本身出发去阐释历史理性,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康德把哲学的本质导回到自我意识,确定了人之存在的绝对主体性,并从人本身出发去阐释人类的历史,将将的历史理解为一个理性的进程。但由于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性质,历史理性最终表现“自然的目的”。费希特批判了康德哲学的二元论,赋予哲学一个绝对的原则——自我意识,并以此将历史理性阐释为一个自我发展的宇宙蓝图。费希特对自我意识的理解还不是理念,因而还没有超越于主观性之上。但是费希特开始了从康德向黑格尔的转折,历史理性终于转向人本身,尽管还没有达到主体与客体或自我与非我之完备的、真实的统一。只有黑格尔才真正实现了这种统一,把历史理性理解成理性与激情的统一,并以此阐明了人类历史的理性进程。只是黑格尔把理性仅仅理解为精神、理念,因而无法阐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过程。但黑格尔的哲学为真正理解历史理性的生成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期发展的特点就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下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振兴和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技术创新是高风险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技术创新更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
康德知识论中的“被给予”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康德认为,感性之所以具有决定知识基础的地位,正是由于感性及其表象从根本上是一种“被给予”,所以对理
期刊
德勒兹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其思想风格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概念和理论也往往独辟蹊径.因此,要从如何五光十色的思想聚合体中清理出一条线索对其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