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气田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含气盆地中的一种主要气田类型,具有低渗、低丰度、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储层为大面积分布的低渗砂岩背景上的相对高渗单元,分布规律复杂,气田的相对富集规律成为制约气田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的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等的分析,明确了苏里格气田相对高产储层的富集规律。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沉积为沼泽背景下、距物源有一定距离的砂质辫状河沉积环境,辫状河的多河道系统中发育高能水道和低能水道2种性质的水道,共8种沉积微相,高能水道控制粗砂岩沉积的分布,粗砂岩控制有效储层的分布。砂岩粒度与物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只有粒度较粗的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才能形成有效储层,它们主要分布在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底部沉积中,前者占75%左右,后者占25%,高能水道是控制粗砂岩和有效储层分布的最关键因素。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颗粒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综合分析有效砂岩成因发现,粒度-成分-物性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粗砂岩中石英颗粒和石英岩屑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强,可保留部分原生孔隙,利于后期孔隙流体的流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所以其物性较好;而在中、细砂岩中塑性火山岩屑含量高,呈致密压实相,不利于孔隙流体的流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物性差。也就是说不同沉积微相的水动力条件决定了其沉积物的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而控制后续的成岩演化和岩石物性特征,沉积微相、岩石类型、成岩相、物性特征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综合这些因素建立了气田4类储层的成因和分布模式。充分利用加密井资料,并结合全区的地质统计规律,研究了有效砂体的规模大小和叠置模式。有效储层厚度约占砂岩总厚度的1/2~1/3,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0米,有效砂体钻遇率一般在30%左右。通过800米井距加密井解剖,大部分有效砂体是不连通的,反映出砂岩大面积连片分布,但有效砂体规模小、孤立分布的储层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