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这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经济发展之基、人才培养之本、文化建设之魂、民族复兴之源。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反复强调要大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本文以忠实于原著为原则,在认真研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民族精神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从时代背景、理论与现实基础出发,研究民族精神神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闸述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恕和基本原则: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阐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和时代意义:从时代性与战略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几个方面阐述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闸述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阐述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方略。
其他文献
1999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以来,我国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但其质量受到诟病。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解决质量声誉的关键,而质量保证标准是质量保证的根本和准则。本研究立足于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农村。通过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民主建设、政权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其思想、政治、组织、人才
目的探讨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进行美容外科缝合的患者,共有100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文化按其结构层次的不同,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最深层次,而思想道德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国民品
学业拖延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的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控制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必要探索学业拖延的心理因素,并由此提出解
<正>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保增长、稳外需、调结构和促进我国商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推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活的灵魂。合理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发
本文依据调查与检验结果,指出了石油企业在空气呼吸器检验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检测手段、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呼吸器使用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建议。
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全面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十三届四中全会前约十年期间,是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曲折前进的阶段。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种趋向:一方面要克服过去历史时期“左”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