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下的驾驶员出行行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诸如因特网、车内导航系统、可变信息板等交通信息设施的不断发展,交通出行信息系统不仅深远地改变了机动车驾驶员出行行为,而且为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压力带来了可能性。本论文将依托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功能整合关键技术》(编号:2006BAJI 8801)的《信息化条件下交通网络交通量分布研究》研究驾驶员在交通信息下的出行行为以及分析交通信息发布策略。   交通信息系统只有在驾驶员接受并采用系统发布的信息时,才能发挥交通信息系统方便驾驶员出行的作用,达到缓解道路拥堵的目的。因而论文首先从驾驶员交通信息使用意向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驾驶员交通信息使用意向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信任度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驾驶员为什么接受或者拒绝交通信息,预测、解释驾驶员对于交通信息的接受程度,为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显著影响驾驶员的交通信息使用意向的因素有: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信任度以及信息特性:同时通过对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分析可以发现:感知易用性对信息接受意向的影响最大,标准效应为0.522,其次是信息信任度(0.348)、感知有用性(0.199)和信息特性(0.079)。   对于交通信息下驾驶员出行行为的研究,本文从路径选择和出发时间选择两个方面展开。对交通信息下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做三方面的研究:①通过离散选择模型建立驾驶员个体属性、交通信息与路径选择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个体属性和不同的交通信息对驾驶员路径决策行为的影响;②通过对信息发布时段的研究分析驾驶员在不同时段对交通信息的敏感程度;③证明驾驶员在路径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交通信息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存在的,并分析这种异质性(heterogeneity)在不同年龄驾驶员中的变化。对于出发时间选择的研究,本文做下面两点的研究:①通过离散选择模型建立驾驶员个体属性、交通信息与出发时间选择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出行时间,时间不确定性和路况三种不同类型交通信息对驾驶员出发时间决策行为的影响;②证明驾驶员在出发时间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交通信息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存在的,并分析这种异质性(heterogeneity)在不同年龄驾驶员中的变化。   最后文章研究交通信息发布优化策略,以充分发挥交通信息系统的作用为目标,结合驾驶员交通信息心理接受意向和交通信息下的驾驶员出行行为的研究结果,探讨交通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合理的交通信息发布策略。
其他文献
由于红外目标跟踪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在复杂背景条件下识别目标、跟踪目标种类多、全天后工作时段、能够实现发射后不管、适应能力强等
双目立体视觉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双目立体视觉通过CCD摄像机采集的双目图像对中提取所需信息。通过比较同一场景下的两个角度的不同信息,检测目标点的相对位置
小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光电探测跟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围绕低信噪比、低对比度背景下小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技术路
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加和重载车辆的增多,车辙已成为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路面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提
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计算机技术、光纤制造工艺和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发展,光纤传感器以其他常规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耐腐蚀、防爆、结构简单
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高铁客运枢纽地区交通设施换乘模式、布局规划方法的空白点和客流需求预测、路网配置方法的薄弱点展开研究,将从系统和全局
光学相干层析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非侵入的扫描成像技术,以其非侵入、安全、价廉、快捷和高分辨率层析成像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