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靠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约束。目前我国每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粮食生产可持续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环境成为必然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直以来是江西省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域,深入探讨其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差异和演变过程,并探讨粮食生产与环境的协调性,摸清影响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有利于正确掌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科技及相关要素投入的利用状况,对统筹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粮食生产循环有效,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持续高效。本文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与传统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对两者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和排名,以揭示空间平均意义的不同县(市)动态差异特征,运用Arcgis10.1空间计量软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与环境的协调性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框架如下:第1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以及环境技术效率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与评价,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图,总结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本章探讨粮食、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等概念,并对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进行梳理。第3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分析。本章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和传统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进行探讨。第4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本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5章,结论、建议及展望。本章对全文相关内容做了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