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阶广义热弹性理论下多场耦合问题动态响应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xc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傅里叶热传导理论中描述,热的传播速度是无限大的,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如果热作用时间较长,呈现稳态传热状态,采用经典热传导定律描述,结果是足够精确的。如果传热条件比较极端,热的传播会呈现出非傅里叶现象,于是各种非傅里叶导热模型应运而生,如C-V波模型、单相滞后双曲热传导模型、双曲两步模型、双相滞后模型、三相滞后热传导模型及热-质模型等。非傅里叶热传导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发现热波的存在,即热以有限速度进行传播,于是出现各种广义热弹耦合理论。考虑空间宏观、时间微尺度情况,广义热弹耦合理论包括:Lord和Shulman理论(含一个热松弛时间)、Green和Lindsay理论(含两个热松弛时间)及Green和Naghdi理论(能量不耗散)等。对于许多的材料模型(如粘弹性材料、多孔材料、生物材料、有机材料及聚合物等)和物理过程(如异常传导、反常扩散等),由于具有记忆依赖的特点,其热弹行为已经难以用传统的热弹理论有效描述。于是分数阶微积分算子被逐渐引入热传导方程,建立了分数阶广义热弹耦合理论。  本文着眼于热弹性力学、分数阶微积分的学科交叉,基于分数阶广义热弹耦合理论,对空间宏观、时间微尺度的压电热弹多场耦合问题,含有球腔无限大体的热冲击动态响应问题及半空间无限大弹性体的二维电磁热弹问题进行研究。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维数,结合弹性介质的具体形状、受力情况、初始条件及约束情况等,建立上述问题的分数阶广义热弹多场耦合力学模型,寻求有效解析计算方法,进而获得所涉及物理量的分布规律。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对于空间宏观、时间微尺度的压电热弹多场耦合问题,考虑材料属性不变、材料属性随坐标梯度变化及材料属性随温度连续变化三种情况进行研究,借助于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变换技术,得到热源移动时温度、位移、应力及电势的动态响应。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数阶参数、热源速度会对所涉及物理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随坐标梯度变化及随温度连续变化的材料参数也会影响所涉及物理量的分布规律。  材料属性不变情况下,当分数阶参数确定时,位移峰值绝对值、电势及温度峰值、应力绝对值随着热源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热源保持一定速度时,位移峰值绝对值、电势及温度峰值、应力绝对值随着分数阶参数的增加而增加。  材料属性随坐标梯度变化情况下,随着分数阶参数的增大,位移、应力、温度及电势等的峰值绝对值相应增大,热波速和应力波速相应减小;随着坐标梯度材料属性随温度连续变化情况下,分数阶参数及热源速度不变时,温度峰值、位移峰值绝对值及应力绝对值均随温度连续变化的材料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分数阶参数的增大,热波速和应力波速相应减小。  (2)对于含有球腔无限大体的热冲击动态响应问题,由于热冲击的作用,含有球腔的无限大体产生热变形,进而产生位移和应力,体现了热弹性耦合效应。随着时间延长,热弹耦合效应由球腔处向无限体内逐渐延伸;分数阶参数对各物理量的分布规律有显著影响,随着分数阶参数的增大,温度、位移、径向应力及环向应力的波动周期会随之减小。  (3)对于半空间无限大弹性体的二维电磁热弹动态响应问题,运用正则模态法,得到热冲击载荷作用下温度、位移、应力的动态响应。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分数阶参数对所涉及的物理量有重要影响,随着分数阶参数的增加,热波波速会随之降低;对于二维问题,无量纲位移、温度、应力等的变化趋势不仅与时间变量有关,还与空间变量有关。
其他文献
在生物周期的各个阶段中,植物活体细胞需要不断地对细胞内外的各种刺激如激素、化学物质、光照、温度和微生物等做出应答。组氨酸激酶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是双组分信号系统
目前,许多研究旨在研制一种伤口敷料的替代物,使其能够快速吸收伤口分泌液,在伤口周围形成湿润的环境,加快伤口的愈合。现在,已经有几种自然物质和合成的材料用于制成功能性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在近年来受到了全球地震工程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何设计出地震后不需要修复或可迅速修复使用功能的结构,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构件以及结构层次在有关摇摆及自复位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框架柱,已有的研究无论是传统框架柱还是近年来出现的摇摆柱及自复位柱,在充分发挥其刚度大、有效避免纵筋屈曲、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
学位
[目的] 近年来,禽流感在世界各地不断暴发,已经给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越来越多的患者也被确诊直接感染了禽流感病毒,提醒我们禽流感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作为框架结构抗侧力体系的传统支撑地震时容易出现受压屈曲失稳,不利于结构的抗震。为改善传统支撑的受力情况,不出现受压屈曲失稳,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支撑—防屈曲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