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型发育关键基因Q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面积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小麦穗型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是一个小麦驯化和选择育种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因此,小麦穗型遗传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玉米和水稻中关于穗发育已经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关于小麦穗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还非常有限。Q基因是小麦穗部性状驯化相关的重要基因,然而Q基因是如何调控小麦穗发育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从小麦miR172基因为切入点,深入研究Q基因的功能调控机制,探究小麦穗型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通过基因预测及miRNA二级结构分析,从普通栽培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科农199(KN199)中克隆tae-MIR172前体基因,融合玉米ubiquitin启动子转化KN199小麦,并获得一系列稳定转基因小麦株系。转基因小麦表型分析,表明tae-miR172过表达转基因小麦表现出类似小麦q基因型的speltoid穗型。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tae-miR172转基因小麦中tae-miR17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Q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通过快速扩增cDNA 5’末端的实验(5’RACE)和烟草瞬时表达分析实验,证明Q是tae-miR172的靶基因之一,并且tae-miR172通过转录后切割的方式抑制Q基因在蛋白水平的积累。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分析,结果表明Q蛋白是一个细胞核定位的具有转录抑制活性的转录因子。Q蛋白结构分析,发现Q蛋白含有介导转录抑制活性的乙烯响应元件结合抑制(EAR)基序,其可能参与招募小麦的转录共抑制因子TOPLESS(TaTPL)。转录表达分析,发现Q和TaTPL的转录表达模式相似:主要在旗叶和穗中表达,而且在穗发育早期表达水平最高,随着穗发育的进程表达水平逐渐降低。酵母双杂交实验(Y2H)、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及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实验(LCI)证明,Q与TaTPL转录共抑制子存在直接物理互作。LCI实验证明,Q与TaTPL的物理互作需要Q蛋白的N端非典型EAR motif(LDLNVE),而不是其C端典型EAR基序(LDLDLR);TaTPL蛋白N端的C-terminal to LisH(CTLH)基序介导与Q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转录活性分析实验,证明Q蛋白N端的EAR motif是Q蛋白行使其转录抑制活性所必需的。总之,本论文揭示了tae-miR172和TaTPL分别在转录后水平和蛋白活性水平调控小麦驯化基因Q的分子机理,为深入解析小麦穗型的遗传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大范围稻田水分信息采集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利用测量稻田水分含量和水层深度测量的无线传感器WFDMS,探讨了构建稻田水分传感器网络PMSN的关键技术:设计了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目前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对于不能通过药物或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将成为延
本论文采用的是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新形势下高中化学学业评价中实验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二是化学学业评价中实验评价改革的方法研究。第一部分由三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MRI及DKI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3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常规T2WI和DKI序列行3.0T MRI
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时期,程序设计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文化论”和“工具论”的影响,逐渐出现了程序设计是否有必要进行教学的争议,问题的实质是对程序设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智能手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手机电磁兼容性对手机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手机的使用性能。基于此,本文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在我国,肺癌也早就已成为危及居民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机动车投放量的迅速增长已经给车辆管理带来考验。通过高新技术来改造落后的交通管理系统及运输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道路的管理
“泸州河”川剧是产生并流传于川南泸州辖区及相邻地区的一支川剧艺术流派,涉及从长江第一城宜宾到山城重庆的沿长江流域近1000公里地域。它孕育于元代杂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正式
黄庭坚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于诗歌创作上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云:“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