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信息的加工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加工过程,它涵盖了从生理周期,昼夜节律,间隔计时一直到毫秒范围内的时间体验。其中,特别是从数百毫秒到几秒范围内的时间知觉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关键,比如语言理解,音乐知觉,有技巧的运动控制,甚至只是等待一件即将发生的事件。因此它是人脑的一项基本并且重要的能力。与空间、数量信息类似,时间也是外部世界的基本维度之一。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和空间信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数量可以表征为“心理数字线”,并且对很多空间认知任务产生影响,这提示人脑对空间和数量信息的表征可能存在共同的机制。然而,这些影响是否可以扩展到时间领域?时间与空间、数量信息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影响和共同的表征?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关注时间信息是否受到一些常见的、典型的非时间维度的量化信息的影响。圆点个数(或多或少),正方形的尺寸(或大或小),亮度(或高或低)以及阿拉伯数字(或大或小)四种视觉刺激分别被用于标记需要知觉和加工的时间。被试需要在以下情况中判断:或者判断2个刺激中,哪个刺激呈现的时间更长(或更短);或者判断由三个依次呈现的刺激定义的2个时间间隔中,哪一个时间间隔更长。结果显示:在任务A中,当“小”刺激(例如数字1)呈现的时间短,“大”刺激(例如数字8)呈现的时间长(一致的条件),被试的判断完成得更快更准确。在任务B中,当较短的时间间隔是由差别较小的2个刺激定义(例如数字8和9),而较长的时间间隔是由差别较大的2个刺激定义(例如数字2和9),被试完成判断也表现出更好的成绩。任务C与任务B的区别在于2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不是注视点,而是随机点组成的马赛克掩蔽刺激。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数字,圆点个数和正方形尺寸的量化信息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消失了,但亮度仍然可以影响时间知觉。此研究结果已被Journal of Vision接受发表。脑电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实时监控任务特异性的脑活动。CNV即为在线加工时间的特征波,可能反映上述现象的认知机制。在第二项研究中,我们以阿拉伯数字作为量化信息的代表,并用打乱的数字图像作为对照。被试需要比较一对由2个阿拉伯数字定义的,数百毫秒范围内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行为学结果与研究1类似。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相对于大数字,小数字引发了更负的初级伴随性负电位变化(Contigent Negative Variation,CNV),次级CNV以及更负的N1成分,这些特征波特异地与选择性时间注意有关,但对照图形没有类似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行为学和脑电的结果共同表明无关数字可以调制主观的时间知觉,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则指出:选择性的时间注意可能是这种调制作用产生的关键环节。数值大小可能引导时间注意转向不同的时刻,大数字将时间注意转向较长的时间点,而小数字将时间注意转向相对短的时间点,由此产生的时间期望将影响主观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普适的量化系统(the general magnitude system),以及系统内不同维度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除了可以量化的知觉信息,情绪信息也被认为可能影响到时间知觉。然而在主动知觉时间的任务中,这种影响常常与注意、人格特质以及较大的个体差异无法分离。在第三项研究中,我们让被试分别对三种面孔情绪,包括高兴、恐惧和中性面孔,完成一个1-back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同时被动地听一系列听觉刺激。其中80%的听觉刺激间隔是相同的800ms,而20%的听觉刺激间隔为偏差刺激间隔,分别是400、600、1000和1200ms。MMN标志着被试知觉变化的能力,包括听觉刺激在频率和时间等特征上的变化。我们发现MMN的幅度以及潜伏期显著地受到刺激偏差程度和情绪的影响,恐惧情绪显著的降低了MMN幅度。同时,听觉刺激诱发的N1,P2波在不同情绪和2种较小的偏差间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个结果提示即使被试在不需要主动知觉时间的情况下,面孔情绪仍然可以显著的影响对时间偏差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