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项急迫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教学是其中重要的途径之一,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的教材,编写、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栏目,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具现实意义。全国多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内容,并通过栏目设置、语言风格、外延拓展、思维训练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初中生,增强了观赏性、可读性和吸引性,有效地打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儿童中心理论及发展心理学视角出发,阐明了初中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从编排逻辑、栏目设置、关注热点难点等维度对比研究了人教版、苏人版两套教材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的“认知” “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三个方面的异同,体现出两套教材编写的不同倾向:前者更符合全国通用性,后者更侧重地域性,但总体上都围绕了课程标准要求,更加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以对教学案例的观察研究,分析了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对初中生心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内容组织、活动栏目、案例选择、语言表达四个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作了总结;从教材栏目重构、丰富教学设计、具体教学实施方面,对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