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分析中国绵羊群体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PCR-SSCP方法及克隆测序技术,对湖羊、小尾寒羊、滩羊、岷县黑裘皮羊和藏羊5个中国绵羊品种419个样品中的β3-AR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分析中国绵羊群体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PCR-SSCP方法及克隆测序技术,对湖羊、小尾寒羊、滩羊、岷县黑裘皮羊和藏羊5个中国绵羊品种419个样品中的β3-AR基因内含子中一段263bp耐寒性相关区域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测中国绵羊群体中共发现13个β3-AR基因的特异性条带类型,其中5个为新的条带类型。5类新带型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它们为新的等位基因。新序列提交到Genbank,依次命名为等位基因I-M(EU371403-EU371407)。序列比对发现了2个新的SNPs和1个新的碱基删除位点,将该多态区域由原有的8个SNPs增加到了10个。中国绵羊群体中,来自寒冷地区绵羊(甘加,欧拉,乔科,小尾寒羊和美利奴滩寒杂交羊)的主要等位基因是C,其次为等位基因A或B(乔科羊),其中在来自于西北牧区藏羊的三个品种中优势等位基因C的频率均超过了50%。与之相反,在来自于江苏的湖羊品种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超过了等位基因C。对全部所测中国品种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平均计算:等位基因A为22.0%,B为14.0%,C为49.0%,D为0.1%,E为5.7%,F为2.4%,G为1.3%,H为1.9%,I为2.1%,J为0.3 %,K为0.1%,L为0.1%,M为0.2%。结果表明,中国绵羊群体在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位点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等位基因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由藏绵羊和湖羊的主要等位基因差异可以得知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样本所属地域环境有关;在中国绵羊群体中等位基因C为主体,其次是等位基因A。新西兰绵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占主导地位,其频率为60.0%;其次是等位基因C,频率为20.3%。由于新西兰对当地绵羊的耐寒性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开展的较早,所得基因频率的多态性不及中国绵羊群体,另一方面,结果证实中国绵羊在β3-AR基因座位上具有开展分子标记-耐寒性选育的潜力。
其他文献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获得充分发展、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首先对意志和意志行动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提出意志构成中的四个核心要素:自信、果断、独立和坚韧,最后提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中学美术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中学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性学习”这一个新的学习方式逐步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和推崇,作为初中美术教学,从学生的主体素质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广阔的空间。本文首先阐释了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进而分析了中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设计与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 Olive&Spiltoir)引起的蜜蜂幼虫的真菌传染病。白垩病是我国养蜂业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着我国养蜂业的发
本研究采用PCR-SSCP、PCR-RFLP和微卫星标记方法,以FecB基因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分析德国美利奴羊与滩羊、小尾寒羊的三元杂交绵羊(以下简称德滩寒)和无角陶赛特羊与滩羊、
刮板输送机的正常运转,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对刮板输送机一定要进行有计划、定期的维修.本文主要阐述了刮板输送机的安装、运转与维修、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感染蜜蜂幼虫。白垩病是我国养蜂业中潜在病害之一,影响着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目前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师生是互动的双主体、是平等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还没有真正转为广大教师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品德、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关健词】体育课堂 师生互动 自主发展 【中
【摘要】探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基本方式。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本文就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生物探究性实践活动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课堂内外 探究性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13-01 探究性教学注重发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8-02 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再也不能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和传声筒,而要成为导演和教练,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构想“催化”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求知,自觉地实践,形成能力,有效地发展自身素质,必先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从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