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居民资源消耗量及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且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已成为资源环境领域亟需探究的重要议题。垃圾的源头分类活动是确保其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的根本前提,决定了整个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过程是否能够有效的进行。厘清垃圾分类行为驱动机理,并据此设计、实施有效的干预政策,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引导,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提出问题—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演绎仿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以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行为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围绕涵盖行为驱动、政策响应和政策仿真的综合路径模型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居民垃圾分类活动中主体、标准、执行和目标的过程逻辑,界定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内涵。进一步从行为发生动机的视角,结合质性研究,构建并验证了垃圾分类行为的四维结构,分别为习惯型分类行为、决策型分类行为、人际型分类行为和公民型分类行为。在此基础上开发、检验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及其驱动因素测量量表。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劣性值检出率(45.78%)较高,且习惯型分类行为与公民型分类行为劣性特征尤为突出。(2)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构建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垃圾分类行为在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政治面貌、月收入、月生活支出、家庭住宅面积、家庭成员数、家庭排行、家庭月收入、家务承担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体心理因素中的利己价值观、利社会价值观、预防聚焦、促进聚焦、节奏偏好、品质偏好和分类知识,情境因素中的产品技术条件、设施条件、标准可识别度、分类环节信任、收运环节信任、家庭氛围、组织氛围和社会氛围,分类授权感知及其各维度,均能够显著地直接预测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分类授权感知在利关系价值观、分类关注、数量偏好与垃圾分类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在利己价值观、利社会价值观、分类知识、预防聚焦、促进聚焦、节奏偏好、品质偏好与垃圾分类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情境因素中的设施条件、标准可识别度、生产环节信任、分类环节信任、收运环节信任和处理环节信任对分类授权感知与垃圾分类行为间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3)基于“执行侧”视角,结合个体态度反应模式,构建了包括了解度、支持意愿、执行意愿和带动意愿的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引导政策响应模型,并探究了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引导政策的响应机制。统计分析和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发现,公众对政策的了解/支持/执行/带动情况呈近似“倒U型”变化,表现出低了解度和带动意愿、高支持意愿和执行意愿的特点,且42.51%的个体对垃圾分类引导政策的了解度处于劣性水平。仅支持意愿能显著影响公众对政策的执行意愿,但了解度和支持意愿均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带动意愿。特别地,了解度、支持意愿的一致性对执行意愿、带动意愿呈“递增”响应,了解度与支持意愿二者一致且一致性程度较高时执行意愿、带动意愿更高。(4)从行为“执行-带动”的视角,对信息交互干预机制和协作分类机制下的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政策仿真分析,探究垃圾分类行为形成及复现的演化机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信息交互干预机制下,固定响应效度情景中,政策情境因素与偏向信息的交互干预促使个体习惯型分类行为的学习速率高于其自学习的速率,其中最关键的三类政策情境干预因素依次为分类环节信任、生产环节信任和设施条件。不同响应效度的情景中,政策高响应效度和高了解度低支持度促使在仿真初期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学习速率,低响应效度与低了解度高支持度的学习速率较低,且与自学习相同。随着仿真步数增加,低了解度高支持度响应效度情景下的学习速率下降速度较快,高了解度低支持度响应效度情景下的学习速率先是略微下降,随后呈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超过低了解度高支持度响应效度情景下的学习速率。在仿真演化进程后端,不同响应效度情景下的感知收益与行为发生概率呈现出趋同特征。整个仿真过程中,高响应效度促使信息交互干预机制下的分类行为最快形成与复现;低响应效度下行为收敛速度最慢。协作分类机制中,比较有政府约束和无政府约束下个体独立分类和协作分类四种演化博弈结果表明,在独立分类情境下,无论政府是否采取约束措施,个体均倾向于“搭便车”行为,政府对个体的约束在垃圾分类中面临失灵;在协作分类的情境下,个体的稳定策略均向形成协作分类状态或均不分类的方向演进。为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个体间需形成有效和稳定的协作关系,协作收益是达成这一关系的必要条件,而协作成本和政府约束的力度则决定了这一关系的稳定程度。通过Matlab算法,进行演化博弈数值模拟分析,仿真了各调节参数对行为演化路径的影响作用。最后根据质化分析与量化分析结果,从行为驱动、政策践行及现实机制运行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干预政策建议,为有效引导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