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语言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备受文论家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课题。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正是语言这一独特的构筑方式使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得以区别开来。语言对于文学是如此重要,但是至今我们在文学语言方面研究得还很不够。 本文将文学语言限定在文学的范围之内,是一种诗意的文学语言(Poetic Literary Language)。本文试图以文学创作中的诗意逻辑为基本出发点,来探究诗意的文学语言的相关问题。 本文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就长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语言观作了概述和分析。分为传统语言观、哲学意义上的语言论转向和文学意义上的语言观三个方面,对于传统工具论,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哲学语言派别,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文学语言观点分别进行了评述,这些理论虽然具有某些合理性,但是都没有揭示出文学语言所独具的诗意性本质和独特的发生过程。 文学语言是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因此研究文学语言必须结合文学创作的特殊逻辑思维形式,即诗意的逻辑,进行分析。诗意逻辑是以表达或驰骋审美理想为目的的艺术思维的特殊逻辑形式,它是一种表现体验真实的逻辑,在艺术虚构中实现,并采用形象概括的思维方式,追求一种动态的生命形式。在诗意逻辑的指导下,文学语言的生成机制与普通语言、科学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先是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内心意象,然后才有文学语言的表达。本文正文的第二部分讨论的就是上述问题。 最后,本文论述了文学语言的诗意特征。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建立在诗意逻辑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内指性的语言,以此为前提,文学语言的诗意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学语言是一种通过整体情境来把握的语言,它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心理蕴含性,文学语言是在艺术形式中运行的,具有多义性和含混性。 以上的论述虽然致力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文学语言的本质和特征等问题,但也仅仅是触及到了冰山一角。因此关于文学语言这一复杂丰富的理论论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