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标志。我们从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一词就可以得知,中国早期绘画的典型形态就是以色彩为主的表现形式。青绿山水画在唐宋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宋代以后在重墨轻色的思想观念影响之下,色彩逐渐遭到排斥而处于次要地位,从元代以后色彩逐渐衰落。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色彩的表现是其中重要的闪光点之一,而青绿山水画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对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起源进行研究,对青绿山水画的源头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其用色技巧、象征意义,并结合由先秦到魏晋各个时期的色彩观和“儒”、“道”、“释”三家文化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影响,以及上层建筑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引导进行梳理。本文拟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当下,人们对于山水画设色基本沿袭前人的浅降法,但少有对青绿山水画色彩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加强对青绿山水画色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种研究不仅仅可以从技巧上提高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更能从文化层面上找到归宿。当下人们注重的都只是青绿山水的设色技巧,但未从色彩根源上深入挖掘,这样势必难以从精神层面与绘画形成共鸣。青绿色彩的选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抛却这样一个历史成因,那么青绿山水画只能是富丽堂皇的装饰品。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追根溯源,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发端。人们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与技巧来表达心中对山水的情怀,在自然与文化中进行选择、提炼,从而形成这样别具一格的青绿山水画。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主要对中国早期青绿山水画色彩的成因进行探究,不仅是为了在画面技法上分析青绿山水画的成因,更为了启示当下,绘画当是在精神文化的驱使下对自然进行加工提炼,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地,而并不是单纯为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