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连续入组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结肠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82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41)和甲钴胺组(n=4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肿瘤分化状态及术后病理分期等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130mg/㎡静脉滴注d1+卡培他滨(希罗达)1000mg/㎡bid d1-14,21天为1周期。甲钴胺组于第1周期化疗起同时应用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500ug静脉推注d1-3。所有患者化疗期间不应用有可能影响神经症状的药物,并嘱严格避凉。采用该药研发机构Sanofi-syn-thelabo公司肿瘤中心建立的专门分级标准定期评价两组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采用美国维迪公司出产的型号为KEYPOINT肌电图仪于第1周期化疗前及全部化疗结束后为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观察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损害、恶心呕吐等化疗相关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甲钴胺组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92.7%和82.9%,无统计学差异(p=0.117);慢性神经毒性方面,当奥沙利铂累计剂量达到200mg/㎡时,甲钴胺组I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当累计剂量达到400mg/㎡时,甲钴胺组II度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当累计剂量达到800mg/㎡时,甲钴胺组中II度及以上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空白对照组化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化疗前减慢,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甲钴胺组化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化疗相关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似。结论:两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相似,甲钴胺并未降低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但甲钴胺组II度以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且神经电生理检查表明甲钴胺可以减轻奥沙利铂对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甲钴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且不增加化疗相关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