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进行的高能重子碰撞创造出高温高密的实验环境,为研究强相互作用物质提供了相当好的机遇。很多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都证实:LHC和RHIC重离子实验中产生的高温高密的强相互作用物质是强耦合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强耦合QGP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证据是集体流效应,该效应主要来自于热密物质初始时期的压力梯度和QGP内部的强相互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产生的QGP是切向粘滞系数非常小的流体。涨落在研究和理解各向异性流的起源和热密物质的传输性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重离子碰撞中初始能量密度和几何形状的逐个事例涨落,末态软强子的动量谱将呈现出关于方位角的各向异性分布。在最近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集体流在横向方向上的涨落,如高阶流,累计矩等。然而,纵向方向上的初始涨落也十分的重要,它将导致末态各向异性流在不同的赝快度方向上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关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纵向方向上的涨落及其在末态各向异性流中的体现。我们通过使用CLVisc(3+1)维流体力学模型来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动态时空演化,其中多相输运模型(AMPT)用来产生具有全空间涨落的初始条件。我们通过流矢量、流强度和流事件平面角定义了不同的观测量,详细研究了椭圆流、三角流、四阶流的纵向退关联效应。研究发现,流事件平面角的退关联效应要大于流强度的退关联效应,而流矢量的退关联效应来源于流强度和流事件平面角两部分的贡献因而介于两者之间。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椭圆流的纵向退关联效应对碰撞中心度有非单调的依赖,这是由于初始的椭圆几何结构造成的。相反,除了在极端边缘碰撞时有轻微的增加,三角流和四阶流的纵向退关联几乎不依赖于碰撞中心度。我们在LHC能区Pb+Pb碰撞的模拟结果能很好地描述ALTAS实验组的数据,同时预言在RHIC能区将产生更大的退关联效应。最后,我们也研究了初始AMPT模型的纵向结构,发现末态的退关联效应和初始状态中纵向弦结构的长度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在更低能量或者更边缘碰撞时,由于此时初始状态有更短的纵向弦结构,各向异性集体流的纵向退关联效应将表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