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七贤以洒脱不羁的言行、傲然独立的品格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已经演变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从距竹林七贤时代较近的六朝开始,世人们对竹林七贤形象的定位、评价一直经久不衰。但各个时代在对竹林七贤形象的接受上,各有侧重点。本文试图从涉及竹林七贤形象的六朝文学作品中入手,来梳理其在六朝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征,勾勒出竹林七贤形象在不同文体(诗、文、小说)的接受侧重点。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以吟咏竹林七贤的六朝诗歌为研究对象,结合诗人的身份经历与创作背景,分析探讨竹林七贤形象的性格特征、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第二章以描写与评论竹林七贤的六朝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竹林七贤在六朝文中的艺术形象,并与六朝诗歌中的竹林七贤形象作适当的比较;第三章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有关竹林七贤的文献记载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这部志人小说集中展示的竹林七贤形象,与六朝诗歌、散文中的竹林七贤形象进行比较。虽然三种不文体对竹林七贤形象接受的侧重点不同,但其形象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这三种文体对竹林七贤的记载共同构成了六朝时期的竹林七贤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