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淫羊藿炮制前后黄酮类化合物吸收、代谢及其自组装胶束吸收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淫羊藿为我国传统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有效成分有宝藿苷Ⅰ、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临床常用羊脂油炙淫羊藿,疗效极为显著。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中黄酮苷体外和在体试验中的吸收渗透系数存在差异,多级糖苷的吸收小于次级糖苷的吸收(朝藿定A、B、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在炮制过程中,“加热”使淫羊藿产生了更多易于吸收的生物活性黄酮(如淫羊藿苷、宝藿苷Ⅰ)。但炮制前后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渗透系数的差异是否转化为生物利用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连翘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该属植物多丛生于山野荒坡间,各地亦有人工栽培。广泛分布在辽宁、河北、等地。人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该植物富含木脂素类、黄酮类、苯乙醇类及挥发油类等成分。连翘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近年来,国内外对连翘药理学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