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系列术语如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文教育、人文学科等在人们的话语中频繁出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研究的共识。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如人们对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等相关术语的内涵认识上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对人文精神与大学的关系也缺少详细的论述;研究中尽管不乏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式微的文章,但在对人文教育式微的原因探析中,没有注意到中国现代化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原因探析缺乏历史性、深刻性;在有关加强人文教育对策的论述中,虽然多数文章注意到了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但论述的还不够详细、系统,而且忽视了制度建设在加强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文章将分四个部分来论述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首先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等相关术语的内涵进行了梳理界定,指出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不同于人文主义教育,对人文精神的把握既要注意其“共性”,也要明确其时代针对性;然后通过回顾现代大学从建立到后来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人文精神与现代大学的渊源联系,指出人文精神是现代大学的灵魂。 第二部分首先对我国大学百年发展历程中人文教育的兴衰状况进行了历史的回顾;接着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人文教育式微的现状;然后从大学自身发展和大学功能发挥这两个角度论述了大学人文教育式微所造成严重后果,即人文教育的式微使大学发展走向偏狭,大学文化批判精神丧失,文化创造力衰竭,大学精神“残缺”;人文教育的式微致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失落,信仰追求缺乏甚至错位,道德水平滑坡;人文教育的式微导致社会种种危机的出现,这危及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式微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现代化建设中必然要求的科技教育强化是人文教育式微的根本原因;其二,主观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既有对人文学科及人文教育功能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人文学科无用,人文教育是“空”的,又有对大学教育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轻视人文教育;其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是我国大学人文教育式微的重要原因;其四,人文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够是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