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云的电熔镁炉远程移动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熔镁砂是一种高温耐火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熔镁砂熔炼过程中电流波动剧烈对生产能耗和产品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生产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熔炼过程中的电流大小和波动情况,对电流进行监视和及时调整。然而现有监控系统大多集中在本地,监控环境恶劣,其服务对象为现场操作工人,无法满足企业较高知识水平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生产过程情况,并运用自己丰富的技术经验实时调整关键工艺参数,进而满足熔炼过程对关键性能指标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云计算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工业生产过程远程监控提供一种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解决了系统集中在本地的问题,提高了监控效率,减少工业监控和运行优化系统硬件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计算能力,降低了系统扩展的难度,提升了信息的共享水平。将云计算与电熔镁炉工业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对镁砂生产过程进行远程实时监视和控制,进而有助于提高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工厂的能耗,提高产品品质。本文从工厂的实际监控需求出发,依托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设计开发了基于工业云的电熔镁炉远程移动监控系统,对电熔镁炉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运行优化控制,从而改善生产效果。并将本文开发的远程移动系统应用于辽宁省某电熔镁砂厂,应用效果验证了本系统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针对电熔镁炉实际熔炼过程对远程移动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现有电熔镁炉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完成基于工业云的电熔镁炉远程移动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过程状态监视功能、故障报警功能、指标优化功能和控制效果评价指标监视功能等。(2)基于系统的功能设计基于工业云的电熔镁炉远程移动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结构整体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底层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远程传输模块、云端数据处理模块、移动端APP和远程端Web监控模块,然后分别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设计。(3)完成基于工业云的电熔镁炉远程移动监控系统的具体开发。首先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利用modbus协议将底层的数据采集到企业端服务器,企业端服务器利用互联网通过Zookeeper集群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上,在云服务器上开发电流值智能设定等优化算法,利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开发人机交互移动端APP应用和远程端Web应用,APP应用和Web应用与云端数据相交互实现数据的显示与指标优化等功能。(4)将本文开发的系统应用于辽宁省大石桥市某电熔镁砂厂,对其功能进行工业应用验证,主要包括过程状态监视功能应用验证,故障报警功能应用验证,控制效果评价指标监视功能应用验证,指标优化功能应用验证等。应用验证效果表明本文开发的远程移动监控系统很好地可以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移动监控与运行优化功能,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其他文献
<正> 药物制备及用法 1.飞扬草酊剂: 处方:飞扬草酊Ⅰ号飞扬草800g加40%乙醇1000ml。飞扬草酊Ⅱ号飞扬草400g加40%乙醇1000ml。制法:将新采集之飞扬草全草洗净,置阴凉通风处凉2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尤其是经济往来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交流也越来越
期刊
现代社会教育与个人就业之间的关系正由过去的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个人对教育的选择、学校办学以及劳动力市场工作搜寻的一系列特征 ,是这种转变的内在根源。当前应该采取措
目的评价指压法幽门成形术预防胃排空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在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同时,附加指压法幽门成形术。结果研究组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外国媒介逐渐涌入,同时电视媒介市场的细分和受众对电视媒介需求的变化等都导致了国内电视媒介市场竞争的加剧。面对这种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简称无压灌溉,下同)是将灌水器埋藏在作物根系层,使输水毛管入口处于无压(零压)、小水头的正压力或小的负压状态下,,利用土壤吸力和作物蒸腾力,使
根据金融市场中收益与风险相对应原则,债券的定价应体现相应的风险补偿。由于利率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债券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此,对债券价格中所包含的即期利率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电气耐火线槽的验收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对耐火线槽的试验标准在认识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敷设耐火线缆的耐火线槽的试验标准未成文,耐火线槽等级标准与建
生态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是影响城市生态交通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发展生态交通的基础上,以交通方式结构为切入点,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