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平等思想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所生活的年代,恰逢中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计,西方列强纷纷闯入中国大肆掠夺,民不聊生,国之将破。《大同书》是康有为目睹十九世纪末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撞击之下完成的,本书立意高远,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名著。本文从《大同书》平等思想的文化渊源入手,大致阐述其所涵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地通同”、“去产公生”、女性独立、福利保障及种族、物种平等,并归纳出书中平等思想的内涵:平等是天赋之权人人皆有,实质平等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平等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然后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论述,纵向以时间为主线考察书中平等思想,发现书中所表现的平等表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社会生活的模式,采用不同于绝对平均的差异性分配手段,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思想具有可贵的前瞻性。横向以对比论证为方法,将其平等思想与同时代或稍早时代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比较,从而归纳出其简单化的“同化”手段及单一化的纵向政府设计的抽象性特征。最后对《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做出简要评价,为当今社会如何确立良性的社会管理者选拔原则、如何提供均等的女性发展机会、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其他文献
人的平均化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因此对它的研究可以从伦理学角度展开。“人的平均化”概念由西方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但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哲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老子“无为”思想之根据。笔者认为《易传》作者受到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在解释《易经》时运用了这一思想,同时又加入了自己
将基于目标希望水平的含整变量多目标交互式优化方法用于研究大规模含整量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具有块角约束结构的大规模含整变量优化问题,运用拉格朗日分解技巧,提出了一种比较
制度性惩罚与员工道德自律的关系,看似是矛盾的,但有着本质的联系。已有的研究比较关注制度等他律性的规范对员工行为的“内化”过程,在这种“内化”过程中虽然也涉及到对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毫无浪漫可言,是纯理性的,因而掩盖了马克思与浪漫主义的关系,使我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变得很狭隘。因此,本文从马克思诗歌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