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 年9-10 期)上提出了“谁将养活中国”的全球性命题。这一命题无疑促使中国把1992 年地球首脑会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引向深入,其中一个关系全局的方向就是:透过表面的农业可持续性问题,深入到水资源可持续性问题。客观上,由于地表径流资源具有中枢地位,从而使水资源可持续性直接转换为流域可持续性。立足上述技术背景,结合“市场配置资源主渠道”的经济机制,我们通过“水权”观念,分析探讨了流域水权发生与配置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以此服务于对流域可持续性问题的系统综合探索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流域水资源的全范畴在水文学上,流域是以水资源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区域空间。流域水资源在相态上可分为液态、气态以及固态等形式;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水等形式;在流动性上,地表冰川与潜含地下水基本属于凝固水资源,地表水基本属于流动水资源,大气水则是易逝水资源。这些方面共同构成流域水资源的完全范畴。2.产权与水权产权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工具。现代产权理论是与资源配置效率联系在一起的。水资源产权(简称水权)是产权研究中一种具体的资源产权范畴,本文在介绍产权概念及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产权来源类型——毗连产权。循此思路,本文对流域水资源不同形态的产权发生方式与性质进行了系统探讨。3.流域水资源产权及其配置首先,水资源与流域水资源、以及水权与流域水权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流域水资源是一般水资源在特定空间区域的具体存在形式。相应地,流域水资源产权是水权范畴之内的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具体水资源产权。其次,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分配有两种形式: 1)流域水文循环代表的流域水资源自然分配,这种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域水资源的自然发生方式,这种方式取决于水文循环的自然过程。2)人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域水资源的自然分配方式加以影响甚至改变,以流域水资源配置制度代表的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及其产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法律、经济与社会性分割。4.农业水资源产权配置文章最后实证分析了黑河流域水权配置机制与配置状况。分析表明,黑河流域水权配置对象仍局限于流域内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使用权的配置,通过将水使用权量化为一定的取水量权,同时以水权证的分配方式,把水权农业配置与一定程度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这种状况虽然反映了黑河流域水权农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