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危重病人的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明确发热和低温在危重病人中的发病率并分析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登记六个月中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24小时病人132例,根据体温把病人分成3组:低温组(BT<36℃);发热组(BT≥37.3℃);对照组(36℃≤BT<37.3℃)。比较三组之间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进一步了解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发热组36例(27.3%),其中感染性发热21例(58.3%),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5.6%),非感染性发热15例(41.7%);低温组33例(25.0%),感染性低温16例(48.5%),合并感染性休克9例(27.3.%),非感染性低温17例(51.5%);对照组63例(47.7%),其中发生感染14例(22.2%),合并感染性休克4例(6.3%)。在所有低温和发热的病例中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7.7±4.2,6.8±2.4和5.1±4.2;p<0.01),在ICU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8.9±5.4,7.4±4.7和5.2±3.8;p<0.01)和病死率(21.2%,16.7%和11.0%;p<0.01)。在感染的病例中低温组病人年龄较发热组高(67±7和52±5;p<0.01)。在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病例中其病死率低温组较发热组高(67.8%和50.0%;p<0.01)。 结论:低温和发热都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低温的患者比发热的患者预后更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肝胆胰肿瘤是人类常见肿瘤,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体内有多种因子参与了肿瘤的演变,由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糖蛋白瘦素(Leptin)可能参与这一进程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简便、安全、创伤小、易于掌握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s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为临床顺利开展、推广腹腔镜手术
目的: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由营养物和代谢产物所触发的低丰度的代谢性炎症反
目的:本研究拟对鞘内注射布托啡诺和氯胺酮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的疼痛行为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蛋白激酶C(PKC)
目的: (1)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高危因素患者血浆中可溶性OX40配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sOX40L与冠心病的关系。 (2)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显示肺出血性疾病的供血动脉并与DSA进行比较,探讨MSCTA对介入治疗操作的指导价值。 方法:肺出血性疾病患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