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危重病人的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明确发热和低温在危重病人中的发病率并分析它们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登记六个月中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24小时病人132例,根据体温把病人分成3组:低温组(BT<36℃);发热组(BT≥37.3℃);对照组(36℃≤BT<37.3℃)。比较三组之间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进一步了解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发热组36例(27.3%),其中感染性发热21例(58.3%),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5.6%),非感染性发热15例(41.7%);低温组33例(25.0%),感染性低温16例(48.5%),合并感染性休克9例(27.3.%),非感染性低温17例(51.5%);对照组63例(47.7%),其中发生感染14例(22.2%),合并感染性休克4例(6.3%)。在所有低温和发热的病例中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7.7±4.2,6.8±2.4和5.1±4.2;p<0.01),在ICU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8.9±5.4,7.4±4.7和5.2±3.8;p<0.01)和病死率(21.2%,16.7%和11.0%;p<0.01)。在感染的病例中低温组病人年龄较发热组高(67±7和52±5;p<0.01)。在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病例中其病死率低温组较发热组高(67.8%和50.0%;p<0.01)。
结论:低温和发热都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低温的患者比发热的患者预后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