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数学教学的研究焦点发生了重要转变,由传统的聚焦于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转移到考察教师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以及数学观。许多研究表明,个体持有的数学观影响着个体的数学教学或者数学学习。本研究的对象是职前教师,主要限定于师范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学科教学(数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究如何利用数学史来发展职前教师的数学观。本研究将理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了起来。在理论探讨部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对职前教师的数学世界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内涵,以及构建了考察职前教师数学观的一个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部分,根据之前所得到的理论框架,通过设计研究的方法,对利用数学史来发展职前教师数学观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设计研究。其中,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丰富职前教师的数学世界、发展职前教师的数学观,设计的对象则是《数学发展史》课程的整体定位、课程理念以及内容选择。本研究中的设计研究共进行了两轮,每一轮均有如下四个阶段:调研与准备阶段、开发与设计阶段、执行与操作阶段、分析与评价阶段,最后得到了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发展路径以及促进职前教师数学观发展的机制。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数学发展史》这一课程选择从初等数学到大学数学作为反思讨论的主要内容,提供关于这些内容的主客观性知识,并兼顾数学史的丰富性以及数学家的深刻性,则该课程可以丰富职前教师的数学世界、促进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发展。二、《数学发展史》这一课程促进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发展的内在机制是:该课程在丰富职前教师关于数学的主客观性知识基础上,提升了他们对于数学的认识,从而促进了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提出了职前教师数学世界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职前教师的数学观以及构建了考察职前教师数学观的一个理论框架。二、得到了利用数学史来发展职前教师数学观的发展路径,包括《数学发展史》这一课程的整体定位、课程理念和内容选择。三、得到了《数学发展史》这一课程促进职前教师数学观发展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