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唐城市群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之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作为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重心,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关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关的研究也已经成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学科议题之一,甚至逐渐的成为了地理学科里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角度,利用“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逐一判读(直接解译动态图斑/斑块)方法”与“土地动态度模型”来分析近30年京津塘地区的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流转情况,定性的分析其驱动机制,并用文献学的角度验证其准确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近30年京津塘地区的各个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流转情况的统计,进一步分析出京津唐城市群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通过对经济数据(GDP等)、人口数据、宏观政策的整合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定性分析,得出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在分析得出的结果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尝试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等做出理论支持与建议。研究发现,京津唐城市群近30年,以大约10年为一个单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程度呈现愈发激烈的态势,具体来说变化速率城镇用地>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水域>耕地>草地>林地,其中城镇用地近3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4.71,即平均每年面积增长4.71%,表明城市化进程极其迅猛。空间上来说,北京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程度从平稳到剧烈,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愈发激烈,在最近十年达到高潮;天津市的变化一直处在平稳的状态,近十年开始出现剧烈的态势,其中京津唐的水域转化大多发生在天津;河北三市由于城市区域基数较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呈现由剧烈到平稳再到剧烈的趋势;总体来说,北京市的变化程度越来越激烈,和天津、河北三市的差距越来越大。驱动机制方面,京津唐城市群仍处于都市密集区的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的规模和强度很大;经济增长往往都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上的,经济增长与建设加快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扩张,农村居民用地往外围挤压,城市人口密度却加大,可是速度往往不及城镇用地的扩张速度,其也受现实条件所影响;政策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针对研究结果,对于京津唐地区未来更好更快的发展诉求,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方向调整,逐步淘汰产能落后以及重污染的企业,对重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进行严格监控;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大对海河等主要河流的保护力度;要更好的完成区域协同合作,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快小城镇和卫星城的建设,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最后且最重要的是调整土地资源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