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进步是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需要财政科技资金对科技创新活动持续不断的投入。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保障,有效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成为研究的重点。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和阐述。其次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的现状展开分析。在规模上,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绝对规模逐年增长,但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相对规模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结构上,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中地方占比加重,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也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问题。随后,选择财政科技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投入指标,专利申请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7-2017年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进行静态分析,而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展开动态研究。通过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全国视角、省际视角和区域视角的多层次分析,发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水平偏低,未能达到DEA有效,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效率水平最高,而东北地区垫底。最后基于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第一、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增长机制;第二、优化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第三、加强地区间科技资源交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监管机制。